□丁 峰
近日偶尔读到宋代高翥的《清明日对酒》,诗中他实写去坟茔祭祖的所见,以及虚写上坟归来后对坟头虚荣,人死事空的感悟,虚实结合,合情合理,感人心魄,发人深省。
诗中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山上有很多的墓地,清明节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纸灰如蝶,到处飞舞,泪水成血,染为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儿女们含悲忍泪去祭扫,夜晚归来独留茔坟清冷,狐兔眠坟,在家儿女们依然灯前欢声笑语。诗人感慨地说:“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今朝有酒就应今朝醉,百年之后就连一滴也带不到地底。人只有活着才能感知世间冷暖,儿女孝敬须趁早,子欲养而亲不待时的哀荣亦毫无意义。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奉献。“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白居易的燕诗把老燕哺雏示人,“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老燕用爪抓,用嘴衔,气力用尽,不知疲倦。喃喃不断教小燕发音,一一为它们梳理打扮。做父母的就像这只老燕一样,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无不融着天下最温亲的爱意。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孟母三迁断机杼,欧母画荻教子,岳母刺字——以古代的“四大贤母”为代表的中国母亲,她们教子的故事,足征母爱的深情与伟大。清人蒋士铨在《岁暮到家》中所述:“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则道出了母亲心中的思念和关怀。
有些人自己轻裘罗衣,而父母破衣烂衫;自己豪华别墅,父母居如寒窑,在老人百年后却薄养厚葬!子女的孝心不在于卧冰求鲤、哭竹求笋之艰辛,也无需老莱娱亲的演技、怀橘遗母的儿戏、陟屺瞻望的秋思,工作之余,晚间散步,回家看看,为老人做一餐饭食,陪老人闲坐话话家常,便是孝心。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子女不仅要关注父母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老人精神层面的需要,这才是大孝。椿萱在堂,迎养衰慈,是儿女的福分与义务,也是我泱泱中华之传统美德。
孝,是冬季温暖的阳光,让冰冷的大地焕发出春的活力。孝,是心灵盛开的鲜花,散发着比自然界花朵更永恒、更持久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