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清名桥的诗歌

  □吕 涛

  梁溪区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一座古朴的石桥飞架两岸,这就是清名桥。清名桥之美,像一首诗;清名桥的情,像一曲歌。

  迎古老的石阶而上,交相辉映的夜灯将一首《夜泊伯渎》映在桥面:“秋满梁溪伯渎川,尽人游处独悠然。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载酒船……”在这赵孟頫停泊吟咏的地方,寄畅园主人秦耀的两个儿子建起了这座壮观的单孔花岗岩石拱桥。

  一条古运河,半部锡城史。这道经济命脉,从桥下淌过400多年,经历了风风雨雨,桥下游船往来,桥面旅人如织。《醉梁溪》中唱道:“清名桥上醉暮笛,古运落霞舞涟漪……”清名桥的夜很美,西岸繁华时尚的十里南长街流光溢彩,东岸下塘上塘的枕河人家还保留着明清风貌,粉墙黛瓦下的灯笼映红在水面,织就了一幅如梦般江南水乡画卷。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清名桥便因中山大三郎旅锡创作的日文歌曲《无锡旅情》和《清名桥》而蜚声海外。“走过了清名桥,来到了南长街,两心如桥永不变……在温情和水的城市,生活下去……”这首山奇改编的中文版《清名桥》,则以浪漫的旋律展现了无锡的景之柔美和城之温情。

  舞剧《风雨锡商》,将清名桥作为百年无锡工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象征。全剧以“清名桥”为中心切换时空,米市、窑业、丝厂、船码头、戏院、饭店……将工商繁荣场景尽现舞美之中。“我有一段情呀,唱拨倷诸公听……”回望从前,清名桥边的凉亭里,在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王美玉用又软又爽的“侉侉调”唱起了《无锡景》:“面粉连丝厂呀,纱厂连布厂,厂里做工乡下大姑娘呀,一到末丝厂去学洋腔呀,身上那香水末洒得那喷喷香。”

  如今,运河逐渐变得清静了,但民族工商业历史景观依然保留。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古运河为中轴、清名桥为中心,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人文景观聚合起来——“清名桥旁边,有个伯渎港,伯渎港旁边,就是前塘浜,前塘浜再前,就是黄窑弄,一条长长的路,叫作大窑路……”随木兮健的《清名桥》漫步桥畔,游览古老的“水码头”“窑码头”“丝码头”“官码头”,江南民俗、民族工商业、水弄堂、古建景观等多种文化形态皆融聚于这个“露天活态博物馆”;近年来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锡剧、吴歌、道教音乐等非遗随保护发展而兴,作为穿城运河段的精神文化地标,古老而时尚的清名桥,已成为无锡原创文艺的重要触点。

  恰如《好梦梁溪》一句“游人流连地,清名桥上望,粉黛江南人思想”,清名桥已成为人们情感寄托的对象。“清风绕小桥,思绪飘摇。你默默撒着娇,等我撩……古运河慢慢流淌,诉说着过往。清名桥倒映月光,邂逅的姑娘。”肖斯塔演绎的《清名桥》是一段温柔浪漫的爱情往事;“天色暗下来,清名桥下 涌动着无名的离愁与潋滟。这一次,我们背对河水坐下来。不说再见。”诗人李小洛的《再别清名桥》与宁夏的《清名谣》:“走过清名桥,桥畔有歌谣,哼唱几句思念,被风带走了……桥上多少永别,后来才知道。”无不透着几番伤感几许离愁。如今,无数游人来到清名桥,赏景流连,刹那间也许打通了时空壁垒,能与赵孟頫吟咏与共、忆故思今。

  清名桥还寄托着本土音乐人的梦想。桥畔的晚上,驻唱歌手们唱着动人的民谣,让整条南长街流淌着岁月的旋律。在这里,发生过太多的爱情故事,抚慰了太多的伤心落寞,曹方瑞、缪雨雷、苏小艾、叙事体、张乐、文林、周红伟……歌手们唱着自己心里的“南长街”。桥下,常有追梦的歌手聚此演唱,这里是他们的“个唱舞台”,无关听众多少、掌声大小,至少他们的音乐梦在此刻实现了。

  “南长街的柏油路/已经恢复了石子道/南禅寺变得热热闹闹/不变的还是那清名古桥。”张恒唱出了变美的梁溪,不变是清名桥,及其被寄望的深情真意——对清名桥的传唱还将继续。

  (作者工作单位:无锡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