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7版:无锡中招特刊

为学生成长成才点亮一盏引路明灯

  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的教师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一辈子学做老师,一辈子学做学生的引路人,为国育才、为党育人,为学生成长成才点亮一盏引路明灯。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一女中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不同层面积极实施教师导师制,引导党员做先锋模范,带领大家一起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骨干教师做青年教师导师,促进教师的发展;为学生社团配导师,促进社团的发展;党员教师做学生导师,促进学生的发展。党员导师要认领若干学生,建立长期师友关系,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全面提升素养,提高自主成长能力,适应未来生活。党员导师每学期要求做到五个一:同读一本书,同谈一次话,同学一伟人,同研学一次,同做一次志愿者。一女中的做法受到上级党组织的高度肯定,被评定为市级“一校一品”的党建项目。作为一名党员,王荐在实践中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示范岗的引领作用,首先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王荐长期担任自然之友社团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健康成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育人的重点是育魂,他把社团建设成为学生育魂的平台,将环保教育、志愿服务、研学体验、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丰富生活体验,关注社会、认识社会,提升综合素养。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社会,深入实际,真实体验了社会生活,对家乡有了深刻的了解,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家国情怀。学校在环保活动开展的价值判断上始终旗帜鲜明地指向立德树人,让学生站立在活动中央,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经历、自我评价,实现自我教育与成长。一女中设计活动使学生在育人环境系统中现场学习、场馆学习,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学习方式,注重开展环保志愿服务、环保课题研究、环保项目设计、环保研究性学习等融合式学习。

  一名青年党员教师的教育坚守

  自2013年大学毕业后,惠宇便来到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在这里开启了他的教育生涯。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惠宇带的是高三。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复习,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把握核心知识,惠宇做好了线上教学的准备。他每天提前守候在电脑前,做好设备调试等准备工作,等待学生前来答疑或上课。

  上课一小时,备课一整天,由于需要把知识复习、典例讲解、作业讲评等教学内容全部线上呈现,也为了讲解和演示更加清晰,惠宇常常需要提前一天把要讲评的题目和知识要点录成视频,通过讲解并配合演示计算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有与在教室看黑板相同的学习体验。教学视频的录制往往一做就是五六个小时,有时候一遍录得不满意,或者中间被打断,一段视频录3遍是常态,直到他认为讲解清晰,演示完整,学生易懂为止。

  课后,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在线提交,惠宇都坚持当天批改、当天评价、当天订正。在学生的作业上做好批注后,他通常还加上语音讲解,指出学生错题中的主要问题,提示解题思路,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订正提供可能。对于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往往还需补录几段讲解视频,他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到深夜。

  逐梦与奋斗终将创造美好,最终他所带班级的本科率达96%,本一以上学生人数创高三历次模考以来的新高。奋斗的岁月终将是难忘的,这一年是他学生的高考,也似乎就是他的高考,更是他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的教育坚守。

  简以求真、智以达新

  王剑老师工作7年来,始终留心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便是王荐老师给他的建议,女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于关照女生的思维方式;虚心向周围老师学习,不仅是同学科,也要跨学科;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不仅是解题能力,还有阅读和信息技术等。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也是循着建议这么干的。

  在看到女孩子惊人的数学潜力后,数学组快速行动,组建了一支数学建模教师团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17年,15人参加无锡市中小学数学建模挑战赛,9人获一等奖,在2019年第五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的比赛中,8人获中华赛区二等奖,4人获国际赛二等奖。在强基计划招生改革的当下,数学组已经组建了一支数学联赛教师团队,分别负责代数、几何、概率和图论四个主题,招收具有数学学科特长的女生。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一女中的教师,都与王剑一样,始终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位,坚信教师的生命力在课堂,将坚持用“简以求真”的教育行为,用“智以达新”的研究精神不断汲取、乐思和创造,培养“雅心慧思、端庄勤朴”的优秀女生。

  一次差别化和平等化的探索

  黄皓是一女中水平最高的物理老师之一。

  穿着白色衬衫、深灰色马甲、灰色西装,脸上戴着一副银色边框的眼镜,泛白的头发随性地梳成三七分。眼前这人便是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物理教师黄皓。成为教师第一年便站稳、站好讲台,能够同时教授物理、计算机和劳技等不同学科课程,可以一年发表10篇论文,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闪着金光的履历不禁让人疑惑,他究竟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成长的道路是否可以给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曾经整整两年,他带的班级没有体现出一点优势。他甚至一度回到让学生刷题的老路上,自己也每天加班加点。在最初的挫折后,黄老师开始改变教学方法,比如在经典的动力学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步骤是:受力分析、运动情景分析和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在如今的教学中,黄皓老师总是把第一步和第二步反过来,这两个步骤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偏重对抽象事物的想象,一个偏重对具象事物的观察理解,教学实践表明,这正是男女生理解事物的根本不同所在。

  经过两年的摸索,事实证明黄老师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他教的学生,获江苏省物理奥赛、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大赛、全国首届STEM项目设计大赛等重量级奖项,轻负担、高质量得以实现。在黄老师看来,女孩们在男女混合学校总是更加偏重选择文科,原因在于传统的理科教学方式从设计之初就是为男孩们准备的,当女孩们跟不上并且接受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心理暗示的时候,就容易成为放弃理科学习的对象。

  从这个角度看,一女中的成立更像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对女孩在高考科目学习中的一次差别化和平等化探索。换句话说,一女中是特殊的,但并没有那么特殊。

  (杨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