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无锡市美协主席梁元到访宗建成的画室,看到了令他感动的一幕:“宗建成正在狭小的房间里创作丙烯画,气味很大,可他却忘我地连窗户都没有开,完全入了神,这种精神,怎么能不出作品呢?这个‘90’后,我知道他迟早会冒出头来。”梁元没有看走眼。来自宜兴的宗建成有两幅作品入选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是国家艺术基金和江苏艺术基金“双料”创作人才培养对象。多年来,宗建成用画笔构建起一座怀旧之城,蕴含无限深意。
■文物修复专业出身的油画家
宗建成3岁开始学画,后来以艺考生身份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只不过,他本科读的是文物修复与鉴赏专业。宗建成说,虽然家里一直培养他画画,但直到他读高二时,才知道可以通过美术高考考大学。于是,他去了中国美院附中学习,但没能考取中国美院。回到家乡,宗建成参加了江苏省统考,可统考成绩也不理想,但单招成绩过了南京艺术学院的文物修复专业线。或是命运使然,他就读了跟艺术颇有关联的文物修复与鉴赏专业。
宗建成说,他的艺考经历算是曲线救国,但这条“曲线”却起到了直接效果。读了文物修复与鉴赏专业后,宗建成没有放弃画画,而文物鉴赏对他的影响也开始显现,“比如古董上面的纹路、瓷器上面的开裂、釉彩的透感,还有古人的那股拙劲儿,都对我有影响。”书画修复与鉴赏是宗建成的主修方向,古人作画的感觉、画面的状态,都是他体会和研究的内容。本科毕业时,他又延修了油画修复。他将中西方在美术创作上关于材料和媒介的运用进行综合比对,将修复的材料用于作画,直接启发了他的油画和综合材料绘画创作。
■他的“怀旧”是隐藏的客观
读大一时,宗建成开始专注城市题材的创作,“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身边最常见到的就是钢筋水泥。我们生活在建筑里,感受在城市中,既能直观体验,取材也非常方便。”宗建成笔下的城市,斑驳破败,暗淡沉寂,乍看之下像是对逝去岁月的摹写。2019年4月,宗建成在南京海棠艺术馆办了场个展。展览的名字叫作“不明‘旧’里”。因为当观众们看到宗建成的画,难免会生出疑问,这样的“怀旧感”究竟从何而来?
江苏省国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刘筱认为,宗建成画中的“旧”,背后其实是日常的本质,更是生活的原始状态。宗建成剥离掉当下社会光怪陆离的美好表象,用犀利的目光审视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现状。他的作品让人安静下来去思考,让人的情绪凝固在一个瞬间迟迟不肯离去。用刘筱的话说,“宗建成的‘怀旧’,不是感伤,不是悲观,而是一种隐藏的冷静与客观”。宗建成用一种冷峻的态度提醒人们:生活的本质其实没有你所见那样鲜美,但却比你想象中更为醇厚。
■艺术创作中的选择与思考
《造境》系列、《一带一路之大建设》、《雷神山大建设》、《江苏建筑铁军援助中东地区》……宗建成选择通过城市建筑主题创作对当下城市人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和追问。他的作品中很少有厚此薄彼的价值判断,只是通过对城市建筑片断场景进行挖掘与提炼,力图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城市风景及城市生活的真实感受与自我体味。
宗建成的油画作品《大聚居》让人印象深刻,一层层窗户叠加上去,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宗建成介绍,在《大聚居》中,他将大小一致的窗户平行均等排列,井然有序中实则是对无序状态的呈现;他舍弃建筑景观的明暗表现法,利用楼群本身的线条透视表达空间,构成整幅画面的平面化节奏。“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建筑小景,我都是用自己的眼光、个人经验,以及所把握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描绘出当代都市人的存在感与归属感。”宗建成说,他希望通过他的画作传递给观者的,是厚重的、深度的思考。(张月)
人物简介
宗建成,1993年生,江苏宜兴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综合材料绘画语言创作研修班,现就读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油画学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吴冠中艺术馆专职画家、南京书画院青年书画院书画家、九零创作画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