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的“赶考人”,应当主动翻开“党史书”,用心上好“必修课”,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的丰硕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书写好党史学习教育的“人民答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利济苍生情怀的体现,亦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心系家国的独特气质。回首百年峥嵘,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之上,无数共产党人更是将其浸入骨髓、融入血脉、深入灵魂。锡东烈士陵园里的一块块墓碑,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内的一幅幅展画,以及华阿金、许爱娣等梅村英烈的一段段故事,都诠释着“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铮铮誓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传承泰伯至德精神,赓续江抗精神血脉,把“小我”融入“大我”,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把群众的急事难事当成自己的心头事,把为群众纾忧解难作为自己的本职要务,想方设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投身为民造福“实践课”,书写“尽责担当”的答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硬核指标。找准“急难愁盼”的需求点,聚焦安置房小区治理、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梅里文化小镇”建设等突出难题,开展入户走访、电话约访、网格寻访等调研实践,深入基层一线“把脉问诊”,切实把群众的“牢骚声”听准、把企业的“挑刺点”找全,在深挖细究中把准“民情脉搏”。厘清“统筹推进”的流程线,紧盯突出问题对症下药,不断精细“解题步骤”,协调不同条线部门的定位和功能,形成统筹兼顾、协同配合的良好格局,做到“分工不分家”“补位不缺位”,避免陷入“头疼医头”“顾此失彼”的恶性循环。拓展“精细服务”的政策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要“解一时之急”,更当是“稳长远之计”,需以微知著、举一反三,以查不足、找差距、补短板为重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点带面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标本兼治绘就城乡环境新貌,在拔出“病根”中真正将群众的美好愿景加快变成幸福实景。
站在“新长征”扬帆起航的风口,要甘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多思安民之策、多行利民之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勇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敢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担子,敢啃镇区市政提档升级的硬骨头,持续激活创新驱动的“助燃剂”,善于在“谋高招”“下先手棋”中较真碰硬、攻坚克难;要勤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砥砺“知其难为而为之”的勇气担当,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拼劲韧劲,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用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历史与人民考验的新成绩。
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