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把工商基因镌刻在骨子里的城市,敢为人先的风气成就了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诞生;这是一座经济发达,包容开放的城市,风起云涌的创新浪潮在这里交汇碰撞,缔结出新的繁荣。
无锡与历史的每一次交汇,产业总是留下铿锵的印记。深厚的实业底蕴,坚实的产业力量,构成了无锡城市气质背后的支撑。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吴燕介绍,“十三五”以来,无锡工业经济总量和增速均明显提升,全市规模工业利润总量持续攀升。2017至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由3382.8亿元增长到3968.8亿元,年均增长8.0%,列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0%,列全省第二。
新发展格局下,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更加注重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更加注重科技的自立自强,更加注重厚植实体经济优势,无锡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版图中烙下鲜明“太湖印记”,打响中国第一工商名城品牌。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持续下功夫,成为无锡的坚定战略抉择。接续奋斗,是一个“万亿”强者环顾周围,坚定内心的自省、自律和自强。
强“链”带动,舞出产业发展新势能
集聚重点领域、产业链的重点环节,集聚优势资源,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成为无锡新的制造业发展观,市场主体显示出强大的引领力。6月3日,先导智能发布了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领域的多款新品和解决方案;三个多月前,先导电子装备及材料项目开工,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装备与核心零部件材料产业集群。稳坐行业领军企业的先导,更想做“产业链龙头”。
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6241家,较2015年净增1180家;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营收超千亿元企业达到4家,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有38家、比2015年新增11家。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企业500强”两张榜单入围数均居全省第一,特别是“制造业企业500强”连续14年蝉联冠军;2020年入围企业26家,比2015年增加5家。
在龙头的带动下, 产业链上“风景”正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成效明显,我市两次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三次获得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物联网产业规模超3135亿元,拥有企业超3100家,涵盖关联芯片、感知设备、网络通信、智能硬件、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先后获批23个物联网国家级品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1421亿元,规上企业139家,形成较完整产业链,产业总量已占全省一半、居全国第二;生物医药产业规模1135.96亿元,集聚阿斯利康、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打造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无锡(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等特色园区。此外,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软件、高端纺织服装、新能源、节能环保、特钢等产业集群也跨过千亿台阶,“两机”、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等产业集群虽发展势头良好,涌现出一批有明显技术和制造优势的企业,正成为我市新的地标产业。
产业集群不是简单集合做“物理叠加”,一个紧密的产业发展共同体,会产生“化学反应”。加大“补链”“强链”“延链”“造链”力度,在“补链”上,聚焦设计、装备、材料、先进制程等重点环节,尽快填补缺环,提高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性和自主可控性。在“强链”上,培育一批具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整合、利用资源能力的标杆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整体升级、厚植优势。在“延链”上,打通企业之间、产业之间、产品与终端市场之间的连接通道,放大规模效应。在“造链”上,在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方面抢先布局、率先落子,提升持续领跑能力。力争到2025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实现翻番、达2000亿元,把无锡建设成为中国集成电路集聚区和世界集成电路高地。
数字化转型,产业迈向高端的密钥
以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为目标,无锡从试点两化融合起步探索,到主攻智能制造深耕布局,再到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推动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变,是无锡这个“制造大市”的抱负。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无锡每年滚动推进建设一批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至2020年已累计完成投资867.18亿元,获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10个,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五星级和四星级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各1家,省四星级以上上云企业340家,省级以上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数量稳居全省第二,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共获省级以上各类牌子(荣誉)1144个。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2019年全市单位GDP能耗提前一年达到省监测指标体系要求。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2家企业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企业上榜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坚决落实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工作目标任务,累计关停化工生产企业887家,1家化工园区、2家化工集中区获省级认定。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工作,2019年全市集约用地综合指数评价列全省第一。
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自造”,提高关键核心部件制造能力、自我供给能力,提高产业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强化“智造”,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提高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强化“质造”,弘扬无锡工匠精神,深入实施标准、质量、品牌“三位一体”工程,提高无锡制造品质。在数字经济上,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城市,让无锡经济加快转入数字时代。
这是时代赋予无锡的责任。当前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无锡作为先行者、领跑者、探索者,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必须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重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提升无锡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与能级。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人士表示,下一阶段,无锡将围绕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保持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领跑新赛道,向科创要持续动能
前不久一场集结了中国深海深空最尖端技术的展出,在无锡引起全城轰动,不仅是国内两个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的首次亮相,同样也是无锡产业硬核实力的一次“检阅”。据统计,有超过100家无锡企业深度参与了嫦娥五号和“奋斗者”号的核心研制任务。
航空发动机,被喻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亚科技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埋下“创新”基因,重金聘请一支以色列专家团队构建航亚的专业化,立志与国际一流水平接轨。企业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已在国产大飞机C919搭载的leap发动机上批量应用,实现了进口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成功坐底大洋最深处的“奋斗者”号潜水器,在无锡完成研发定型、总装和陆上联调、水池试验等关键环节任务。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奋斗者”号,本地近30家企业参与协同攻关,两代潜水器核心的钛合金半球设备一次冲压成型,便在惠山一处并不起眼的车间里完成。
“十三五”时期,我市整合各方力量加强技术攻关,建成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单位,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13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获认定,到2020年底,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295家。
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取得重大突破,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获国家工信部认定、成为省内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锡布局江苏中心。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生态基地落户无锡,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在无锡形成。“十三五”期间,8家企业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10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项目14个,列全省第二位。
创新+产业的发展模式在实业沃土茁壮成长。
今年3月,无锡物联网集群和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双双跻身“国家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物联网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唯一一家物联网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创新机构与产业集群相互促进的模式得到工信部认可并在全国推广。
5月27日上午,在锡举行的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链联盟揭牌,随着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推进,和长三角城市“环太湖科创圈”正式签约,区域产业和创新的合作范围更广、紧密度更粘连,为无锡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了更多机遇,在新的赛道上以科技之名蓄力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