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9版:印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

创新+产业,物联网产业云图上的

  创新+产业,物联网产业云图上的“双子星”北面是风景秀丽的尚贤河湿地公园,西面是古色古香的巡塘古镇,南面是承担大型会展的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坐标无锡最具发展动能的太湖湾科创带核心区域,树立起无锡物联网产业的“精神堡垒”——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

  在刚刚过去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主要领导人在参观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后,盛赞“创新+产业”的发展模式,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再一次走到了世界的前端。

  然而,在三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定位迷茫的区域,直到注入了“物联网”的创新血液。2018年,无锡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要求和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视察无锡时的指示精神,围绕争创“国家物联网科学创新中心”的目标,结合无锡物联网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启动了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建设。仅仅三年时间,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机构,跻身“国家队”,其“事业+企业”的体制突破,在国内属首创,工信部赞誉:无锡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

  示范、引领、先锋,撞上这三个关键词,一幅无锡物联网的尖端产业图卷迎着“十四五”的旭辉在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徐徐展开。

  把政府的力量用在产业化前端

  创新,不仅新在技术,更新在体制,新在运营模式。

  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仅靠市场机制和企业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如共性技术缺失、高端人才缺乏、内部协同不够等。如何精准嫁接市场需求?如何共同攻关共性技术?如何把握整体方向?政府的作用由此凸显,促进中心应运而生——以第三方中立机构的角色来做“政府做不了,企业做不好的事”。

  在产业化前段,政府作为“抓手”,牵引产业与企业良性发展,中心创新出“一体两翼”的运行体系,围绕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和营造物联网集群促进生态两个建设目标,中心独创了以事业单位——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为主体,联合物联网集群10家龙头企业和机构设立“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主攻技术研发,全资设立“尚贤谷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产业生态,形成了“一体两翼”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框架定下,中心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从科研院所、海外精英中选调了一批全国顶尖创新人才,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据介绍,两年多来,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并参与了27项标准研制,申请国内外专利近100件,2020年企业营收突破1亿元,疫情期间紧急研发制造的红热电堆芯片,为有效缓解国内测温芯片短缺作出了贡献。

  “建设集群促进机构,没有模式可套,没有经验可循,没有现成路子可走。”促进中心主任陈大鹏说。在成立时,中心获得政府拨付的10亿元发展资金。大额款项注入,为中心的发展运营提供坚实支撑,同时也让中心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更加慎重。如何让小机构发挥大作为?如何带动产业化?如何担当好“作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

  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为用活、用好财政资金。中心对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采用“拨投结合”的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中心利用这些资金,支持集群创新项目,其中1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家企业上市,在工业软件、车联网等领域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难题。

  赋能企业,做世界一流产业生态圈

  做全国最好最优集群赋能机构!创立之初,中心定下目标。

  如何让中心精准赋能物联网集群成员?中心不但绘制了物联网集群产业链全景图谱,建立了超3000家的企业库,生成企业画像,还自主开发国内首个物联网集群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注册用户已超4000家,为集群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今年以来,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启动了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目前已接入8万4千多家工业和信息技术企业的约3.2亿信息项,面向政府、园区和企业提供运行监测、能耗管理、企业评价、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等多样化产品。

  一个物联网企业来到无锡能通过中心获得什么?

  资金、技术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这里都找得到。初创企业可以通过中心成立的“无锡物联网基金”获得“第一桶金”,基金规模达12亿元。除此以外,中心精准分析集群成员从创业孵化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融资需求,为集群企业提供“一条龙”投融资服务。

  如今,中心已建成2个“海创江南·众创空间”孵化器,1个加速器,引入创新企业和项目团队250家。共计2.6万平方米的“尚贤创新工场”正加快建设中,面积10万平方米以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主题的“雪浪小镇”的内涵不断丰富……为物联网企业集聚无锡提供“一体化”的创业发展服务。

  2020年,促进中心在数字化服务企业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参与了“惠企通”平台建设,政策库覆盖3万余条涉企政策,项目库已导入市产业资金申报和服务平台的申报、立项、资助3个项目库共8万余条数据。电子制造业协同创新平台经过试运行,已经初步建成涵盖54家企业及代工平台,拥有超过800台各类专业设备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广大MEMS研发企业尤其中小微团队提供从设计、生产、测试到封装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长三角一体化打开创新风口

  从被搁置地块到成为物联网创新高地、物联网人才聚集地、创新火花的迸发地、创新成果的发源地,中心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如今,这里基础设施完善,无人巴士、智能路灯、智能垃圾桶等物联网应用点亮园区,华为、博世、优必选、灵锡等企业落户雪浪小镇,充斥着创新与创业的激情。

  仿佛朝阳升起般充满希望,如同17岁的有志少年热血沸腾。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契机下,促进中心的“一体两翼”被注入新内涵。长三角地区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巨大。无锡与南京、苏州构建“一体两翼”江苏物联网发展格局,与浙江、安徽携手共铸长三角物联网产业高地。

  如今,长三角地区各大中心城市正在加速建立水平互补分工的关系,无锡发挥物联网产业优势,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和重构。促进中心充分发挥核心枢纽作用,当好集群成员的“粘合剂”和“传送带”,与上海科学院共建“长三角物联网创新中心”,重点围绕区域内物联网企业技术研发需求、产品应用方案推广、产业发展交流等展开合作。通过建立协同机制,加强区域协同部署,打造物联网应用高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内物联网产业的融合发展。

  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势,紧抓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发展机遇。中心与加州-中国气候研究院、昆山杜克大学联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际创新行动”,支持本土企业远景科技,依托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打造零碳产业园;与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中电海康等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基地,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启动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区域产业要素的全面监测、产业集聚智能分析、产业图谱动态更新和产业服务精准对接;承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在这里窥见 物联世界的未来

  一块块大屏、一串串数字,在科技感与空间美感兼具的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的展厅内,底层由“0”和“1”二进制逻辑建构的数字世界,2000平方米的面积,融汇了无锡云端世界的瞬息万变。

  走进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展厅,通过先进感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领域物联网最新技术成果,以及物联网集群的品牌效应,窥见无锡物联网发展之脉络与成就。

  几块硕大的屏幕上,呈现出路侧设备监控、交通事件监控、车辆监控等交通监控设备,以及车联网全息路口的监控情况——这是物联网应用展区内的一景。从2017年起,无锡率先在车联网领域先行先试,建成全球首个车联网城市级应用,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今年又入围了国家“双智工程”试点城市,也是6个试点城市中唯一的一个地级市。

  为加速车联网生态智能化,华为在无锡与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合作共建了车联网实验室。华为inside整体解决方案的模型车展示了这一成果。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从“感知中国”起步,已经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今年,无锡物联网又成为了首批国家重点支持培育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今,已有3000多家物联网企业聚集无锡,产业规模超3100亿元,占全省一半、全国近四分之一,主导制定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物联网国际标准。围绕打造世界级物联网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无锡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深化组织变革,以集群促进机构带动集群的集约、特色、融合、开放发展。

  感知中国,一批物联网集群的优秀企业核心产品令人大开眼界。无锡作为“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形成包括芯片、模组到传感器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展厅所展示的近百件产品均为行业内翘楚。华进半导体、国家超算中心、中电海康……形成了CPU、整机、基础软件、安全产品的较为完备的信创产业体系。

  感知中国,物联网赋能行业。除了车联网展区,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展区、智慧生活展区、智慧城市展区将关于物联世界的想象层层递进。城市的物联网骄傲,在展厅内一一呈现。曾经,德国把工业4.0带到了中国,如今,中国企业把工业4.0智能工厂建到了德国:无锡本土企业先导集团,为国际知名车企定制了动力电池数字化智能工厂。中科西北星的智慧养老系统已在全国43个城市使用,民政部正在大力推广。阿斯利康展示的五病五癌移动筛查车,全车覆盖5G网络,并配备多种仪器设备。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影像云系统等,可以实现专家远程读片,为偏远山区的群众提供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

  从这里看到无锡,从这里洞见未来,这里是无锡物联网的勋章墙,也是无锡以更大力度发展物联网的“军令状”:助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物联网之都无锡,正大步迈向含“科”量更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