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保健周刊

一堂诗词课

  □秦芹

  以我目前的水平,上老年大学诗歌研修班实在是冒昧了!因为我还是诗词小白,根本就不懂什么诗词格律,就连简单的韵脚还难分清。但是没关系,我脸皮厚,听不懂也听,兴趣来时我可以慢慢地再听听录音,回味一下老师的精彩演绎。

  课间我向同桌姐姐感慨,魏老师的讲课真是精彩,瞌睡虫居然都被撵跑了。姐姐也说是的,她还拿出手机发微信给好朋友,邀请她们来上老师的课,说内容越来越精彩了。

  今天的课题是“出口成章”,我看老师就属于出口成章之人。

  一个话题,一个典故,一个传说都能洋洋洒洒地说上一大篇,这对于爱听故事的我来说是件快事。

  今天课堂学习了诗圣杜甫的《石壕吏》。此诗是安史之乱的一个片段,描写的是征兵拉夫的情景,表现了国难带给平民的苦难。

  几周前,老师就主动征询学生教学建议,好多学友想多了解一点诗的韵脚。今天老师就每句都进行了韵脚讲解。讲到怒、苦、戍时感觉不那么合韵,老师强调说:“一流大家的代表作,一定不是押韵格律最好的。”他还举例说明,就像体操比赛,规定动作一定不是拿高分的动作,拿高分的一定是运动员自己的自由动作。

  魏老师说:“一流的大家,写诗源于格律而高于格律、突破格律,因此成就他的代表作。我们学习诗歌,心中要有格律,在创作过程中才能遵守格律,敬仰格律……”

  这段话是我听了好几遍录音才记录下来的,满满的干货啊。

  可惜我现在还是似懂非懂的状态,但今天不会的明天也许会想明白,今年不会的也许明年自然而然就懂了。我缺的是沉淀和积累,饭一口一口地吃,知识也是一天一天积累的。

  这堂课快结束时,老师送给全班同学一首丘濬的《戏答友人论诗》:

  吐语操词不用奇,

  风行水上茧抽丝。

  眼前景物口头语,

  便是诗家绝妙词。

  这个智慧的小老头,把学友心理琢磨得透透的,最后借诗勉励和规劝我们不用追求华丽的辞藻,写自己的语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