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洪祥
当我的第四本自叙性散文集《今生有幸》出版之后,我曾宣告:“此书是我收官之作。”可是,没曾想到在今年六月中旬,《献给故乡花山村的歌》又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问世了。
说起其中原委,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牛年的春节,是在故乡小弟家度过的。年初十一,接到花山村委电话,问起我有关情况。我大惑不解,问其究竟。对方说:“要帮你填一张表,你被村委会提名为乡贤了。”
这一惊非同小可。“乡贤”一词,我当然知道。那是赠予为故乡作出巨大贡献,并在乡民中有一定威望的人。而我一生布衣,对家乡未有尺寸之功,岂能受此殊荣?再三力拒。可对方说:“已定下来了,请你不要推辞了。”。
思忖再三,灵光一闪:“何不把发表在地方报刊上写花山的文章,汇编起来献给故乡?”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村书记朱雪春同志,获他赞赏:“好的啊!我要把它作为庆祝党百年华诞献礼项目之一。”事情就这样迅速拍板下来了。
我叫来了电脑高手张先生,他爱人是我的学生。他花了两个半天,把几十年来散见在报刊上,写花山村历史由来、山川地貌、风土习俗和童年回忆的文章,搜集起来,共有四五十篇之多。稍加编辑,题名为《献给故乡花山村的歌》。
若要问“为什么我会写如此多的反映故乡的文章”?那我告诉你,我常说自己有两个母亲,一是生母,她给了我生命;另一个是故乡,她孕育了我的灵魂。父亲在我十一岁撒手人寰,我两度失学。在花山顶上砍过柴,花山脚下放过牛。正是苦难成了我人生的垫脚石。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文盲的儿子1959年秋登上了中学讲台。怀着“把知识还给人民的子弟”的初衷,工作刚半年,就参加了无锡县文教群英会。从此,一路走来,1998年五一赴京观礼,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宴,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看国旗升起。也许是“全国优秀教师”和“江苏省劳动模范”两块奖章,使我获得了“乡贤”称号。
我又委托江阴云亭中学原语文教研组长俞老师,担任此书的编辑和设计。人生如戏,其实我与他三十年前就相识。他废寝忘食,为此书的如期出版,付出了巨大心力。六月中旬,这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献给故乡花山村的歌》,已置身于我的案头了。
太令我惊艳了:封面上印有绮山生态湖航拍彩色照片,扉页前有“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献词。我前后已出版过四本书,唯有这本书的插图是彩印的。我真的是爱不释手,把它置于案头,反复浏览。由于此书是村委会斥资印刷的,印了一千册,我不好意思多要,两次取了七十本,只赠给挚友亲朋了。
事情还没有完。6月30日上午9点,在云亭街道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了《献给故乡花山村的歌》签名赠书仪式。参加者有各界代表五十余人。会上朱雪春书记宣告:“我心永向党,翰墨庆百年——花山村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书画展暨苏洪祥《献给故乡花山村的歌》赠阅仪式开幕。”我在会上发了言。会后就为读者签名,签到手发酸,可是心里却甜甜的,我也算为故乡文化事业,尽了些绵薄之力了。希望它能让花山村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热爱花山下这方土地,记住乡愁,不忘故土。
2021年春夏之交,因发生了这件意想不到的事而特别美丽,它深深留在我生命的年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