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建兴
同事老唐退休后,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夕阳红志愿者之家”,每周三天去社区敬老院“上班”,上午给老人们讲党史、教红歌、讲国际国内要闻,下午教老人们打太极、玩扑克、练书法,忙得不亦乐乎,退休前的“恐惧症”一扫而光,用他自己的话说:“想不到60岁了,还活出了青春年少的感觉。”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二十世纪末,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此数据已上升至18.70%,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银发社会”悄然而至,社会负担加重,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体系更加健全,老人生活更加幸福,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社会问题。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以老助老”的互助式养老方式,更加侧重于精神关爱,是社会专业化养老服务的有益补充,值得提倡。
我国目前的退休年龄是女性50周岁或55周岁,男性60周岁,很多“年轻老人”身体硬朗,平时忙碌惯了,突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无事可干了,感觉一时很难适应这种退休后“闲得发慌”的日子。加上子女工作忙,无法有效陪伴,心灵上更易感到失落。将这些“年轻老人”组织起来,就近去帮助比他们年龄更大的老人,既可发挥他们的余热,又可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退而不休,有事可干,活得更健康更有意义。
互助式养老,更易被老年人接受。从年龄上来说,大家都是退休老人,相差无几,没有“代沟”,彼此有共同话题,更容易交流沟通。心理上彼此认同,尤其是对于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大家互相帮助,没有被遗弃被歧视之感,相处也更融洽。方式上,这一互助式养老,使老年人离家不离社区,就近得到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初衷不谋而合,减轻了社会负担,是专业养老服务的有力补充。
人人都会老。如何充分发挥“年轻老人”的作用?有关部门要鼓励支持老年人发挥余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教育培训、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老人”加入到“以老助老”的队伍中来,让老人们在互帮互助中,更好地安享晚年。(作者单位: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