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物工作者,文物的安全比我们的生命重要,我泪流满面……”河南遭遇暴雨、洪灾、疫情以来,“河南文物局局长哭了”一度登上热搜。当下正值江南地区的汛期,时常会突如其来一场大雨,为文物筑牢安全防线至关重要。昨天,记者在惠山古镇景区看到,趁着连日晴好,部分文保单位和古建筑正在加紧修缮。
“江南多雨,江南的古建筑很多是隐蔽式的木结构,内部的损毁,从外部是看不出来的,这次大修,发现了里面的很多问题。”站在省级文保单位张中丞庙的鲁班殿内,惠山古镇景区管理处文物管理部部长金石声指给记者看,靠墙壁位置的柱子、椽子、房梁等木构件多处出现了损毁。张中丞庙,俗称大老爷殿,位于惠山直街,为纪念御史中丞张巡所建,现存建筑为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由东、西两组院落组成。由于年久失修,建筑群出现了屋面漏雨、长草,瓦垄不顺,瓦件松脱,木构糟朽、蛀蚀等情况,危及文物本体和游客安全。此次启动的修缮和环境整治工程,将消除诸多安全隐患。
日前,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旅厅先后发文加强文博单位防汛抗台和疫情防控。在无锡,作为文保单位最为密集的惠山古镇景区,文物的巡查排险成为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就在7月,一场大雨过后,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二泉书院超然堂内的一根椽子烂掉了,为避免其掉落伤人,景区立即进行了抢修。同样受到雨水的影响,云起楼下朱衣亭南侧的一堵墙出现沉降,整体歪斜,十分危险,景区现已将其围起展开维修。值得庆幸的是,得益于无锡市文保三年行动计划,景区内的忍草庵、碧山吟社等年久失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古建筑得到了修缮,经受住了台风大雨的洗礼。
这个汛期,东林书院清理了建筑屋面、瓦面、沟槽,及时排查和疏通了地下管道,加固了院内的古树名木;市名人故居文物管理中心联系了绿化工程队将文渊坊庭院内长得过于茂盛、危及建筑及游人安全的树木进行了修剪,对秦邦宪故居的屋面进行了整修……在文物管理者们看来,江南的夏天,是文物保护的关键期,利用好天气加紧对文物的检查和修缮,才能减少恶劣天气对文物的影响。眼下,锡城各文博场馆、文保景区严格执行“限量、预约、错峰”等要求,做好日常保洁、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为文物和游客筑牢安全防线。(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