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
革命圣地延安,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几年前的延安之行令人难忘。那天,我们一路颠簸,大巴车在高原上飞奔。很快,大巴车开进了延安城,延安城周围都是山。有宝塔山、凤凰山和清凉山。突然,大巴车停了下来,一个非常熟悉的画面映入眼帘:宝塔,宝塔山!我曾在很多宣传画上看过,它们是延安的地标,是革命圣地的标志。放眼望去,宝塔山上树木葱茏,那座九层宝塔,巍然屹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
延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心脏。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入侵,国土沦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青年来到延安寻找救国救民之策。他们在延安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成为革命的新生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彪炳史册的“七大”。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党中央号召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喊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口号。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战士们一起纺线织布,参加生产劳动。中国共产党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由于时间安排比较紧张,我们没有登上宝塔山。宝塔山下的延河也许正是枯水期,或者正在清理河底的淤泥,看着就像一条水沟,与文学作品里所描写的“滔滔奔流的延河水”大相径庭,让人不免有点遗憾。
杨家岭的一排窑洞,依山势修建在山腰上,其中有毛泽东、朱德和刘少奇等人的旧居。毛泽东居住过的窑洞,在外观上并无特别之处。窑洞非常狭小,是东南朝向,外边是办公室,里边是卧室,一张办公桌、一张床就是全部家当,极其简陋。办公桌靠窗,采光很好。导游介绍,就是在这张普通的桌子上,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一个个战斗号令,写下了不朽诗篇《沁园春·雪》。窑洞底部有防空洞,和朱德、刘少奇的防空洞是相通的。
门外一棵大树下,有一张石桌和三张石凳。就是在这里,毛泽东接受了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采访,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在大礼堂后面的树林中间,一块平坦的空地上,有一栋苏式建筑,因其外形像飞机,被称为“飞机楼”。原建筑在胡宗南攻打延安时遭到破坏,现在看到的是依原样重建的。这是当时中央政治局的办公场所,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召开的。
延安的革命旧址还有枣园、王家坪、“鲁艺”“抗大”等。延安就像一部看不完的革命史书,如今已是一个现代化都市。城里商店很多,咖啡屋、服饰店,应有尽有,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
夜晚,透过山腰上一层层窑洞的窗子,我们仿佛看到先辈们在油灯下操劳。正是由于他们不懈的努力,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国家日益兴旺发达,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中国这艘巨轮,承载着14亿人的中国梦,正乘风破浪,开足马力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