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街道老戏馆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刚建好的“老戏馆”里,红霞群联团团长朱林根、导演吴玲秀和社团骨干在此商议复排大型锡剧《江姐》,因为疫情暂停活动的社团即将重启。令朱林根他们开心的是,接下来,他们能在街道社区全新打造的“老戏馆”里排练、演出了。老戏馆弄再现“老戏馆”,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的一扇窗。
老戏馆弄顾名思义与戏馆有关。1908年,沪宁铁路全线竣工通车,无锡吉祥桥一带热闹起来。在吉祥桥北面的通运路上,有一条通往外黄泥桥的里弄。清末民初,这里集聚了包括无锡第一家戏园“庆仙戏园”在内的多家戏园,常有名角来此演出,当地戏园的名气越来越响。人们也习惯称戏园所在的里弄为老戏馆弄。后来,这一地名沿用至今。“这里以戏得名,也曾因戏而盛,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建好、用好‘老戏馆’,用戏传承。”在老戏馆弄社区书记汪丽吉的眼中,“老戏馆”三个字是块金字招牌。今年,社区与无锡市锡剧院党支部结对共建,以“党建引领+锡剧文化”的模式,共同打造这处基层文化阵地。
“老戏馆”占地近300平方米,设施齐全,能容纳百余名观众。市锡剧院为“老戏馆”提供了锡剧文字介绍、经典剧目演出照片等展陈内容,社区专程到泥人厂买来多件手捏戏文陈列在馆内。这里还有戏服换装VR系统、试听设备,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锡剧的魅力。原先,红霞群联团排戏只能在朱林根家里,现在有了这么棒的场地,这支40人的团队可以大展拳脚了。“计划每月有一场演出,会请锡剧传承人来讲座,鼓励社团创排时代新作。”汪丽吉说,不光为社区团队提供舞台,“老戏馆”也向全市的戏曲爱好者敞开大门。(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