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科创周刊

如何成为科创人才的向往之城?

打造有热度、有温度、有态度的人才社区

  ● 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画像在星光桥进行展示,让来往市民都能感受到“科学家是最 闪亮的明星”这一重创新的氛围和理念。

  

  ● 如果说以前更多地被叫作人才公寓,我们现在打造的是一个人才社区。

  

  ● 活动形式更随意,有时候就是在餐厅、咖啡厅聊出的点子。

  

  □本报记者 朱洁

  近日,江阴、梁溪、锡山等板块呼应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科技城设计规划方案陆续发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方案都强调了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并重,注重人才环境的营造,以及更完善的城市服务体系。

  实行更开放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打造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健全多元化人才投入体系……以太湖湾科创带为重要依托打造科创名城,无锡的产城人逻辑逐渐清晰:以产兴城、以人强产、以城聚人。如何成为众多科创人才的“向往之城”?答案可能很多元。我们走访了一些创业者,他们期待,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关注人际、人居、人生,要有热度、温度、态度,真正形成科产城人的深度融合,让人既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又能住得舒坦、生活有归属感,真正融入这座城市。

  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城市温度

  从人才公寓到人才社区的试水

  引才聚才,住是关键保障。经过前期对原址200多套拆迁安置过渡房的改造,位于锡山区的东城国际青年人才公寓即将正式启用。虽然被称作人才公寓,但区别于街道、园区原先配置的人才公寓,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住的居所,更是一个“创的社区”,配备创业咖啡馆、城市书吧、健身房、零售、路演大厅等。同时留了一栋楼作为共享办公空间,未来将打造成一个融合社交、生活和创新创业服务等元素为一体的人才引育基地。

  “如果说以前更多地被叫作人才公寓,我们现在打造的是一个人才社区,和太湖湾科创带规划打造的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的理念不谋而合。”运营该项目的西咖啡众创空间团队负责人顾建伟告诉记者,过去的人才公寓多为单个园区配套,人才居住结构单一,常见模式是一个企业包一栋楼,更多的是房屋租赁加物业管理,没有配套、运营的概念。据了解,作为锡山区的示范性人才配套项目,该人才公寓未来将面向全区以及全市,为包括太湖人才计划、锡山英才计划等各级人才计划引进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重点科技企业引进的优秀人才,以及有意向到无锡来就业、创业的“锡引计划”人群提供生活空间配套。

  让人才留下的,不仅是产业的高度、政策的精度,更是城市的温度。当前,“人才社区”这一理念比较热,国内部分城市在一些长租公寓里已经开始在做试点。“和海外的人才社区相比,国内的人才社区发展基础不一样。”顾建伟介绍,国外的人才聚集区大多紧邻开放式的大学,甚至在校园里面,多为自然形成的开放式人才街区。而国内更多的以政府投资为主,委托第三方运营,结合社区人才群体特性探索运营模式。以东城国际青年人才公寓来说,面向以年轻人为主的特定群体做品牌设计时,采用了大面积的亮色块和装饰,并用连廊串起多元化的立体空间。在运营上,采取长租与短租相结合的模式,相比长租更为灵活,可满足不同人才的需求。

  理念分享

  一场亲子活动可能催生一个点子

  当前,越来越多全球化优秀人才开始选择来无锡追逐和实现他们的创新创业理想。在这些国际人才眼里,曾经生活过的城市吸引他们的点,也是无锡未来发展国际人才社区可以借鉴的地方。

  茵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龚霄雁记得,前几年企业几位引进人才向他袒露心声:下班后会孤单。“其实苏南城市居住环境基础都不错,孤单感可能更多来自异乡生活氛围和社交环境的缺失。”龚霄雁曾多年生活工作在硅谷。在他的印象里,周边不同行业的人会自然集聚,并不一定通过路演之类的活动,“活动形式更随意,有时候就是在餐厅、咖啡厅聊出的点子。”龚霄雁说,无锡在国际人才社区规划中可以规划更多共享空间,让各行业背景不同的人在此交流。形式也可多样,比如分享型的沙龙、演讲等启发式的小型活动。同时,通过一些家庭活动、体育活动或者邻居间的小型派对等多样化的形式也能碰撞出很多火花。“形成人才高地需要有一个集聚效应,这样的集聚联结点可能来自家庭的孩子们。在硅谷时我参与了很多社团,有教孩子踢足球的俱乐部,也有游泳比赛、野营、网球之类的休闲活动,结识了不同的人,孩子可谓是纽带。如果纯粹是以工作而聚的活动未免太乏味。”龚霄雁乐观预估,在当前国家“双减”政策下,无锡也会慢慢出现以孩子为纽带的各种社团活动,让家庭之间拥有更多联结、交流的机会。

  2019年前,集萃深度感知技术研究所所长岳玉涛一直在美国和深圳工作生活。他介绍,深圳高端人才数量多且聚集,科技园片区里都是大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和来自各地的创业者,园区内和周边有很多孵化器,这些孵化器的实施主体基本都是企业,经常会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政府也很支持和鼓励,通过活动会有很多信息的流通或者意向的合作。“从之前在深圳的工作经历来看,最大的感受是城市十分爱惜人才。”岳玉涛说,深圳的人才补贴是全国最早一批出台的,而且在人才环境营造上也非常大手笔。“深圳湾留了一千多亩土地没有开发,打造了一个开放式主题人才公园,成为人才最爱去、常去的场所之一。”岳玉涛说,这个人才公园里的“院士讲堂”等明星活动人气非常高。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画像在星光桥进行展示,让来往市民都能感受到“科学家是最闪亮的明星”这一重创新的氛围和理念。

  同频共振

  协同开发精准匹配人才需求

  “无锡是创业沃土。政府不仅对项目的落地提供政策支持,而且对支持政策的兑现能力特别强、特别及时。”刚刚拿到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奖的地球脉动(无锡)科技有限公司CEO王磊,去年7月将企业落地无锡,“无锡对初创企业的人才政策更加完善。”

  多年来,无锡一直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引擎,大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及其升级版,营造最佳人才生态环境,2020年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聚人才、搭平台、建场景、优生态,来了都能留住、人人皆可出彩——这是无锡在太湖湾科创带规划中人才引育目标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据悉,《关于加快推进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提到:打造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对功能完备、配套齐全、人才集聚的国际人才社区,给予建设主体最高5000万元奖励。对国际化程度高、提供服务优质的运营机构、服务机构给予最高100万元跟奖跟补。通过协同开发、精准匹配,无锡不仅要让人才来,还要让人才能更快速地实现自身成长与城市战略目标、产业高端发展的同频共振。

  对人才社区打造有什么建议?岳玉涛说,无锡创业与营商环境很好,提出的“人才社区”的理念先进和及时。他认为,人才社区建设要有一定规模,“就像中关村,成规模更容易让人才间互相吸引”。地点也很重要,在规划时不能过于偏僻。具体的运营要有专业的市场化的企业和团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后续考核做实。“深圳对人才政策的考核非常严,政府会和第三方机构在不通知的情况下不定期考察享受政策补贴的人才项目的办公情况、人员情况,以防损害政府投入或者其他创业者的利益。”顾建伟则认为,人才社区不是单纯做居住,“一定要有居住氛围的运营,打造人才可持续发展环境,聚集起相互融合的群体。”亦有创业者称,硬条件打造的同时要注重软管理,包括活动组织、管理方式、人才服务等方面,都要同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