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兴紫砂艺术园地,卢宁刚凭借内心生发的积极生长的力量,不断丰富艺术涵养,勇攀艺术高峰,在人才济济的紫砂艺术天地里勤于探索和实践,崭露头角。
■紫砂艺术首先是造型艺术
所谓“器”相万千,是指紫砂陶器造型艺术的丰富性。但是,赋予紫砂艺术更多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分,离不开陶刻、雕塑、镶嵌、堆泥绘、点彩釉、锔艺等装饰手段。其中,陶刻艺术集诗书画印之大成,是紫砂艺术创作生产过程中摩古与创新的重要艺术手段。紫砂壶上的金石之气,历来受到文人雅士推崇。卢宁刚醉心于紫砂陶刻艺术,从艺20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紫砂陶刻作品,题材广泛。画面内容包含山水、花鸟、人物等;书法则包括正、草、隶、篆、钟鼎文、甲骨文等;器型从广厦厅堂的立地紫砂瓶、紫砂尊、紫砂壁画,到玲珑剔透、手可盈握的文房杂件丰富多彩。
在宜兴市丁蜀镇政府附近的步行街上,卢宁刚、蒋芳芳夫妇悉心经营的宁芳斋紫砂艺术馆窗明几净,空间布置富有艺术气息,文风扑面。宁芳斋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国强题写,集纳了卢宁刚夫妇的名字,寄托了他们对陶瓷艺术的美好追求和愿景。
■在学习实践中不断突破
1975年出生的卢宁刚在16岁那年,只身从南京来到宜兴,进入当时的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现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读书,从此与宜兴陶瓷艺术结缘。卢宁刚毕业后选择留在陶都宜兴,从装饰陶板的艺术生产起步,努力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创作实践,在陶刻艺术的殿堂里逐步累积创作经验,并不断探索和实践书法、绘画在陶刻艺术当中的最佳表现方法,在传承传统及价值内涵发掘上寻求精进。
“形式,内容,审美,主次关系,构图意识,这些都是我日常从事紫砂艺术创作和生产时需要考虑的。梅花刻绘具有丰富性,画面构图,线条,点,需要安排得法,这中间艺无止境,也是我的紫砂陶刻作品中梅花题材比较多的一个原因。”卢宁刚说。他认为,艺术家为更好地从事艺术创作,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学习、锻炼和培养,多读、多练、多实践,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的修养,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从而实现以创作服务社会、反映生活的目的。
■以跋涉者的姿态积极进取
卢宁刚师从著名陶刻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国强,研习陶刻技艺,在刀法娴熟的前提下聚焦陶刻艺术的精气神。与此同时,卢宁刚先后完成了南京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中国美术学院高级紫砂研修班、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业培训班、英国剑桥大学与伦敦大学紫砂高级研修班的学业,并参加了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举办的“无锡市高层次文艺人才研修班”,在艺术观念、技法、鉴赏与研究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随着宜兴紫砂艺术园地新生代涌现,知识价值和现代审美成为风向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卢宁刚刻苦钻研陶刻艺术的辛勤努力获得了丰厚回报。通过专业技能比赛,他获得了各种表彰奖励;通过书法、绘画等专业训练,他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专业建树。
此外,卢宁刚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宜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宜兴市书法家协会、宜兴市工艺美术学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陶刻协会等各个社会组织当中积极发挥一名无锡文艺家的作用。
艺无止境,卢宁刚深谙此理。他始终以跋涉者的姿态积极进取,为宜兴陶瓷艺术园地贡献力量,为无锡文艺家队伍增光添彩。(何小兵)
人物简介
卢宁刚,高级工艺美术师、首批高级乡村技艺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多家艺术院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2007年获评“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紫砂艺术精英”,2018年被评为宜兴市丁蜀镇“慈善之星”,2019年获得“同舟之星”个人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