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太湖周刊

面馆里的文学味

  □梅锦明

  我喜欢去小镇上的双喆面馆吃面。

  有意思的是双喆面馆小镇人大多会说成“双吉”面馆。我老婆也读“双吉”面馆。读错字是因为老板娘用了个冷僻字,人们看到两个吉字连一起,感觉是家比一个吉利还要吉利的面馆。

  我不是为图吉利去这家面馆吃面,而是喜欢这家面馆的文学味。

  历来面馆就是吃面的地方,要说选择,讲究面的下法、佐料、浇头、味道,或者服务等,当然还有环境。我喜欢从这家面馆吃出文学的味道,还有面的特别滋味。

  吃出文学味道,这是很让人喜出望外的。小镇上有十多家面馆,唯独这家有这样的味道。这个味道,不是随便有的,也不是随便能吃出来的。

  走进面馆,一整幅东墙面上贴着红色手剪字:“今天你吃面了吗?愿我们的生活像面条一样顺滑和长长久久。”字剪得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组合成半圆形,煞是显眼,看得出老板娘的心灵手巧。

  坐下来,等面,眼睛立马被桌面玻璃下的手抄纸吸引。都是黑墨水字,字迹有潦草的,有端正的,中间大多配有自画图,看得出都是一气呵成。每张桌子的台面玻璃下,都有这样的手抄纸二三张,有的是整篇美文,有的是名言警句。

  有一张抄的是苗向东的《悦己者王》。我记下了这样几句:“悦纳自己,是高高兴兴地接纳自己,不仅包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还包括对自己不足甚至残缺的接纳,对失败挫折的包容。即使自己不够英俊或美丽、不够高大或靓丽,仍能欣赏自己的可爱之处。”旁边一张桌子的是:“真正的喜欢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因喜欢他人而更加喜欢自己,我们因他人喜欢我们,而让我们更加美好。”

  有次我去吃面看到李嘉诚的《行动英雄》摘录,其中写道:“知识、责任感和目标融汇成智慧,天命不一定是命运的蓝图……有能力的人,要为人类谋幸福,这是任务。”

  有时抄的是一些关于吃的话题:“不可不醉,不可太醉。不醉,品味不出酒的妙处,进入不了酒的佳境,难为人酒合一、水乳交融。”“不饱对不住美食,太饱对不住身体。”

  星云大师的话也有抄录:“立身处世也好,成功立业也好,先要安于幕后,等到自己的表现慢慢被人肯定……届时因缘成熟,即使你不想向前,别人也会拥戴着你……”

  桌面下,过一段时间换一批手抄纸,涉及内容五花八门,短小精悍。算得上是读书笔记,老板娘既是写给自己看的,也是给别人看的。吃面人,坐着等,或者正吃着,这些文字赫然入目,自觉不自觉会被“录入”眼睛。像我,还钻进脑子里,记在心里,成为我的座右铭。

  吃面多了,知道老板娘的情况。她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初中时候特别喜欢读书,但父亲不让她读书,因为家里穷,要紧的是挣钱,让她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开面馆后,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做三百碗。三百碗只做最精制的面条和馄饨。所以工艺特别讲究,味道绝佳。吃的人多,到中午,三百碗就卖完了。卖完就关门,关门不是休息,而是赶回去看书,她说要看遍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光看不够,看到好文章、好句子,抄下来,拿到店里,压在桌面玻璃下,她要让更多人欣赏到好文章、好句子。吃面的时候,伴着“吃进”一点精神食粮……

  真心敬佩这位老板娘,面馆不再仅仅是生活的倚仗,更是生活以外的精神延伸,给予她一份生活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