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规范街区地名 展现城市气质

  □ 郭维军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无论对于人,还是对于物,一个好的名字,都是其向外界传达期望、理念、意义、形象等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建设、街区设计中也是如此,人们总是未到其地、先闻其名,一系列规范准确、意蕴深厚的地名,是城市形象气质的重要体现。这其中,意蕴深厚是文化层面的要求,而规范准确则是在技术层面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需要有机融合。

  用企业、商标名称做地名要谨慎。《无锡市地名管理条例》规定:严格控制以人名、企业名、商标名作地名。出台这样的规定,既考虑到社会风气的问题,也有保证地名相对稳定、指示准确的需要。企业和商标的存续、变更、转移等有较多的不确定性,用企业、商标命名,容易出现“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情形;况且,地名毕竟是公共资源,也不宜与特定企业进行深度捆绑。

  衍生地名距离其原始之处不能太远。采用有历史渊源的名胜古迹、历史典故、有纪念意义的老地名,为新建的桥梁、道路、车站命名是常见的做法,但有时候,这些衍生地名“飞”得太远。原本是为了彰显文化底蕴,与实际位置距离太远反倒显得不大气,似有无名可用、非借不可之嫌,还可能给人误导。从准确性的角度看,是不妥当的。

  变相的一地多名现象应清理规范。现在不断拔地而起的商品房小区,都有经过核准的、正式的标准地名。但是开发企业好像一般不喜欢这个大名,还会起一些推广名等别名。在营销、宣传的过程中,这些别名口耳相传、知晓度更高,更为人熟知,印在门牌上的正式名称反而让人记不起来。小区名称如此繁复,容易给居民生活和社会治理带来不便,也不符合“一地一名”的管理要求。

  为了传承历史脉络,提升地名质量,我市很早就将老地名进行系统挖掘保护,地名资源的存量比较丰富,这是一座文化的宝库。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街区命名会更加规范、多元,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无锡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

  (作者单位:无锡市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