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育周刊

“妈妈,我喜欢上学!”

从逢人便哭到笑口常开,10岁脑瘫患儿的生活变了样

  10月20日下午3点,记者在无锡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看到,无锡市梨庄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小朱已经坐在了康复脚踏车上,双脚正努力蹬着踏板,这已经是她训练的第三个小时。今年10岁的小朱在她9个月大时被确诊为脑瘫,比正常孩子晚了两年上学。从刚入学时逢人便哭到如今在课上笑着给予老师回应,小朱的成长被许多人关注着。

  一年级开学前,梨庄实验小学二(6)班班主任周纯曾让家长在群内发一张孩子的照片以及自我介绍,而小朱的母亲陆女士私聊了她,发来的是孩子照片以及病情介绍。周纯坦言:“得知小朱情况后,我脑海中的想法很清晰:要帮她。”小朱日常行动需要轮椅,因此本学期原本要搬到3楼的教室如今依然“停”在原处——1楼最靠近卫生间的位置。安排小朱座位时,周纯也与家长充分沟通。“孩子的眼神中有光,课上我能明显感受到她听懂了,在心里跟我互动。”看到小朱一年来的变化,周纯言语间难掩兴奋。

  从最初需要在家人的全程陪伴下上完两节课,到现在能够偶尔独立听课并坚持在校半天,小朱努力适应着在校节奏。她的每日康复训练则从中午12点半到下午5点半,多年来从未懈怠。给小朱定每日训练量时,一家人会在原定基础上少说一些,只因小朱要强的性子。“我说做仰卧起坐50个,她会主动多加10个,其他项目的训练也只多不少。天气炎热时,每天换两身衣服是常事。”小朱母亲说,正是孩子的这股子拼劲激励着一家人陪她向前跑。

  小朱的拼劲还体现在日常学习中。读课文时为了保证自己不会看错行,小朱会用相对灵活的左手食指逐字逐句地点着,直到读完全篇。虽然她读得慢,但部分片段发音已经十分清晰,还带着语气和语调变化。做数学题时,小朱则像个“机器人”,把所有的演算步骤默念出来,才能说出答案。拒绝他人的帮助,是小朱在学习过程中的执着。如今,读完整篇课文、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对小朱来说已经不是难事了,这是一家人此前不敢奢求的目标。

  “妈妈,我喜欢上学!”完全适应了校园学习节奏的小朱每天早晨都会提醒母亲给自己戴上红领巾,笑着入校。而一家人对小朱的期待很简单:“希望她能养成学习和锻炼的习惯,以健康的体魄融入社会生活。我们相信特殊孩子通过努力也可以在正常社会节奏中寻得生活方法。”(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