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追求速度,擅自改装电动自行车电池、电机等非法、违规操作问题突出。记者日前获悉,截至十月中旬,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电动车生产企业107家、销售单位450余家,立案114件。
日前,市市场监管局稽查部门对利民摩配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时发现,有2家门店所售电动自行车存在预留加装电池位置等问题,相关经营者涉嫌对所售车辆进行非法改装,待售的27辆涉嫌非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被查扣,并对门店涉嫌经营非法改装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
电动自行车改装通常是为了提高车速,要提高车速就要拆除限速装置,改装电机、控制器、避震、制动等部件,以此突破新国标规定的25km/h速度限制和48v蓄电池标称电压限制。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一般车重会增加,这就可能因为负荷过大而出现刹车失灵、短路等现象,发生交通意外。一些车行或维修铺还提供改装电池等增加动力服务。在惠山区一家经销门店,在售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盒没有安装电池,老板透露,石墨烯、铅酸、锂电池都可以提供,容量根据顾客需求,价格差异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强,是导致改装电动自行车市场不断扩大、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人士表示, 经过改装的电动自行车,往往开得更快、跑得更远,但也变得更危险,不少火灾就是电动自行车改装的大功率电池发生故障引发的。
市场监管部门再次提醒,消费者购买时认准带CCC认证标志、标明执行G8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电动自行车,不擅自改装、修理。当车辆出现故障时及时联系商家或前往指定的售后点进行维修,切忌自行拆装维修造,成安全隐患。(周茗芳、见习记者 程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