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热,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当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大众对于预制菜产品的需求大幅上涨。预制菜以其方便、快捷、品类多、味道好等特点,契合了现代人的用餐需求,从而敲开消费市场大门。然而,预制菜市场迅速发展的背后伴随一系列问题,行业想要走得更远更稳,亟须补足供应链、保鲜技术等短板。
“懒人美食”受青睐
“我经常去超市买半成品菜或者即食菜,下班回到家热一热就能吃。”从事会计工作的金女士平时工作繁忙,每天下班回到家已接近19点。为了能尽快吃上“热乎饭”,她通常会选择即食菜品。“即食菜品只需简单烹饪就好,既方便又节省时间,吃起来味道也不错,对我们这些‘加班族’来说特别友好。”金女士表示,现在预制菜的菜品很多,口味也有选择,她经常一买就是十几包,放在冰箱慢慢吃。
当下,这种省时省力、高性价比,且不需要“买洗烧”的预制菜品,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也加速了预制菜行业的蓬勃发展。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预制菜行业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元。与此同时,未来6到7年,国内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如今,预制菜产品种类愈发丰富,不少制作繁复的高难度菜品也被做成了预制菜,上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餐桌。无锡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预制菜市场正处于成长期,发展前景广阔。“当前,宅经济盛行,‘烹饪小白’群体不断增多,这都给预制菜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先决条件。特别是在冷链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预制菜品的储存时间延长,产品的新鲜度得到提升,同时预制菜在快速出餐、降低成本等方面也具备着一定优势,这些都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伴随技术的创新和产业链不断完善,预制菜将会收获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预制菜成餐饮行业新风口
眼下,预制菜不仅线上销售火热,线下购买也十分方便。上周四傍晚,记者来到长江北路上的一家超市,在冷冻区域的冰柜里看到摆放着各式口味的预制菜,有酸菜鱼、水煮牛肉、红烧牛腩等多种菜品,产品的外包装上详细介绍了食用方法,不少年轻消费者正在选购。该超市的工作人员章阿姨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不会做饭的年轻夫妻或者不愿意烧饭的独居群体都喜欢买半成品菜和成品菜回去烧,所以这些产品的销量一直不错。
记者在走访中还看到,如今,不少餐饮门店都设有专门的预制菜柜台,推行“中央厨房+预制菜”的模式,面向消费者推出更多的预制菜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用餐。有餐饮从业者表示,预制菜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快节奏的用餐习惯,也解决了部分餐饮企业的痛点。“一直以来,租金、人工、食材等成本高居不下,困扰着很多餐饮企业。而预制菜的出现,能有效减少餐企对厨师的高度依赖,降低各方面成本,从而增加企业利润。”
预制菜市场的火热,让不少企业和资本看到了行业的发展前景,纷纷开始抢滩布局。今年4月27日,“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成功上市;3月和10月,珍味小梅园分别获得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和B轮融资;10月,麦子妈获得了来自元气森林的战略投资。此外,还有不少企业跨界进入了预制菜市场,如三全食品、安井食品、盒马、叮咚买菜等,一时间预制菜赛道热闹非凡。
保证食材安全、营养是关键
近年来,预制菜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但是在市场升温的同时,也面临着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标准不明确等诸多挑战,尤其是预制菜的营养以及保质期问题备受消费者关注。
家住梁溪区的市民朱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超市日常采购时经常看到预制菜品,但是她很少购买。“我很重视食物的新鲜度,偶尔会买点短保质期的预制菜。但是,对于一些保质期较长的预制菜,我还是不太放心。”朱女士认为,如果食物保存时间太久,其安全和营养价值就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此外,还有一些市民表示,不少预制菜口味不适合南方人,地域性标签明显。
那么,预制菜存在的痛点该如何解决?对此,江南大学质量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李峰认为,这需要企业通过搭建安全的生产体系、建立完备的冷链物流体系等途径,做到标准化、安全化、专业化生产,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要保证预制菜的‘色香味’俱全,不仅需要全程冷链和先进的仓储物流体系,还要不断更新预制菜生产技术,这对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下,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还不高,这需要企业在产品生产、包装方面严格把关,保证好品质,真正做到对消费者负责,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李峰还表示,预制菜想要满足所有人的口味存在一定难度,不过,随着行业加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会加入进来,届时预制菜品的种类和口味将更为多元化。
(小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