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保健周刊

茶摊老人

  □谢建骅

  多年来,我经常回忆起一个茶摊,想起这个茶摊的主人。

  这个茶摊在村头的路口,摊主是一位老人,姓杭,70多岁,我们都叫他杭爹爹。这里是我们每天上学放学必经之路,也是南来北往行人的唯一通道。

  老人家门前有棵大槐树,这树种不生虫,清爽,在乡下多有种植,槐树还被乡下人视为吉祥树。树型虽不高大,但枝繁叶茂,树冠如盖,夏天的树下,特别阴凉。老人的茶摊就设在树下,放着一张小方桌,桌上放着几杯凉茶,杯上盖着小方块玻璃,几张木凳,供路人歇脚喝茶。夏天,老人坐在一边,手摇蒲扇,边纳凉边看摊,老人很干净,也很慈祥。

  杭爹爹与老伴是村上的五保户。他们的女儿早已出嫁,嫁得很远,很少回来。老两口以经营茶摊获取一些微利,维持日常生活的开销。虽是这样,但老两口为人厚道,做事不啬,口碑极佳。

  老人经营茶摊,说是一分钱一杯,其实是尽喝。有时放学时,实在太渴了,交了一分钱,在茶摊上喝茶。老人看着我喝茶,面带微笑,会不停地嘱咐:“慢点喝,喝完免费再续。”有时没带钱,老人看出心思,也是笑着说:“渴了吧,免费喝。”像这样的免费茶,我都记不清喝了多少次。当然,老人不光待我这样,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有行人路过茶摊,坐在树下凳上小憩,不喝茶也没关系。口渴了,没带钱,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老人都会主动递上凉茶,让人解解渴再走。村民们从地里收工回来,口渴难耐,顺便在茶摊上喝茶,喝完了忘了给钱,老人从不计较。

  老人的茶摊一年四季不歇业,夏天是凉茶,烧好一桶开水,放上茶叶和薄荷叶,这样的凉茶特别的解渴又清凉;冬天烧好热茶,装在木桶里,盖上木盖,上面捂上棉被,桌上放着杯子和茶瓶,喝茶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兑着喝,冷热自己调节。也就是老人的这个茶摊,不知给多少路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老人大概是想念孩子的缘故,特别喜欢我们,常说:“看着你们这些学生喝茶,就像看到了我的孩子在身边一样。”

  一次放学,突然天空乌云翻滚,雷声大作,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我十分怕雷,可离家还有一段距离呢。杭爹爹见状立刻从屋里走出来叫道:“快到屋里来躲雨。”我三步并着两步跑进老人家里。这时,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门前的屋檐就像挂起了雨帘似的,外面的烟雨不时地被大风刮进屋内,凉凉的。

  杭奶奶怕我冷,特地从里屋拿出一件外套给我披上,又拿一块薄荷糖递给我。这时的我,只觉得身上暖暖的,心里甜甜的。雨停了,老人才让我披着外套回去。茶摊的茶,老人的好,一直驻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后来,我外出读书了,但每次回来,都要到杭爹爹的茶摊坐坐,给老人带点东西表表心意。一次回乡,大槐树下的茶摊不见了,老槐树下,空空荡荡的。我猜想着,两位老人是去远方的女儿家了?

  这时,一位邻居告诉我,两位老人在3个月前相继去世了。下葬的那天,来的人很多,都是与老人有缘的,有的免费喝过他的茶,有的在茶摊前歇过脚纳过凉。我听了,站在树下半天无语,老人和茶摊的影子不时在我的眼前闪现。

  我想:多好的一个茶摊,多好的一位老人。善良的人,会让人记住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