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保健周刊

外婆的乐趣

  □梁金芬

  今年9月1日,三岁的小外孙小果踏进了幼儿园的大门。

  孩子成长的印记,有欢笑有泪水,有无奈更有期盼。孩子一天天成长,一年年变化。道理,谁都懂。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往往难以做到。网络上的小视频“上幼儿园第一天”,宝宝大闹着又喊又叫,抗拒着不愿离开父母。这也就算了,多见。还有画面上很多爸爸陪宝贝一起抹眼泪。当了外婆的我看这视频,特别能理解。

  受疫情影响,今年下半年不敢轻易离开无锡。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我心神不定,欣喜伴着牵挂,一大早静候着女儿的微信。“送到幼儿园。没哭。”寥寥数字,终于使我那忐忑不安的心,安定下来。

  日子,静静地走过。整个9月份,成为我收获的时段。小外孙清晰的语音中,一本正经地对我讲:“外婆,星光幼儿园,是星光的‘星’,星光的‘光’。”当我问他老师姓什么啊?回答:“芝麻的‘麻’,麻老师。”还真巧,小班另一位老师姓卜。我就不问了,答案一定是萝卜的“卜”。

  还记得三年前春季的那个半夜,我守在产房外的那焦灼,那期待,那度秒如年般的漫长啊!当一个新生命的啼哭声传来,我喜极而泣,幸福无比。一天天的笑声和着一夜夜的哭闹声,一步步地蹒跚学走路,一句句的牙牙学语,在不知不觉中宝宝一周岁两周岁三周岁……今天上幼儿园啦!我体验着当祖辈的欢喜,也有了更深的人生感悟和享受。

  自从当了外婆,小外孙的点滴变化,牵引我的视线。累,并快乐着。一天早晨去街心公园,他们母子俩歇于路边的长方凳。妈妈剥开一个枇杷。小果问:“妈妈,这个可以吃吗?”答:“这个不能吃。这是枇杷的籽,是它的宝宝。”小果咬了一口果肉,一粒核碰落到地上。他专注地盯着看,若有所思地说道:“它的妈妈不在,它不哭。乖乖地在地上睡觉。”又看到一只小蚂蚁朝枇杷核的方向爬去,他认真地说:“蚂蚁,你不要咬它哦!”过了一会儿,妈妈启发式地问:“小果能不能一个人睡觉啊?会不会哭呢?”他笑眯眯地答:“我会一个人睡觉。睡醒了我就叫妈妈。”那场景的对话语气及神态,竟是我女儿三周岁时的翻版,惹人喜欢。写到这里,真想给小果一个拥抱。

  看到电饭煲上有能秏标识,小果问:“这个‘2’是什么?”妈妈:“这是能秏标识。”他走到洗衣机和冰箱前瞧了瞧,转身对妈妈说:“我想让你给我介绍一下能耗。”这哪像出自一个三岁孩子之口的问题啊?我都弄不清这标识是啥意思。

  国庆期间,相识近40年的大学同学聚会,大家不知不觉话题已转入当“孙管干部”的主题了。在大学念书时,我爱读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诗。“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人生的任务就是希望。是啊,如今,我已不大在意头上的白发多了几许。倒是小外孙在幼儿园的点滴进步,让我喜形于色。“星光的‘星’,星光的‘光’”,如此表述在外婆眼里,没有语法上的不通顺,逻辑上的不到位,有的是嘴角的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