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带着书卷气息的具有江南特质的女子,徜徉在笔墨世界里,诠释着她清新感性的若兰气质。专家评价,她的书法作品,饶周秦篆书之圆浑,彰汉魏碑刻之雄肆,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结体巧中带拙,变化精微,气局宏阔。她,就是严春亚。
■书法之美
严春亚,字小雅,无锡江阴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一直学美术、教美术的她,对书法也抱有较大的热情。2005年开始习字以来,笔耕不辍,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练习上。
虽然习字时间不长,但她频频获奖。业内人士评价,她的作品平和自然又注重创新、笔势委婉又不失健秀,潇洒飘逸又富有韵律,“观其作品总有一种对书法美学向往的冲动”。更具吸引力的是,她在书法中融入了儒家的果敢与坚毅,道家的沉静和闲适以及墨家的丰富变化,表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呈现出新一代书法家的思考和见地。
■书法之韵
今年,在入选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后,严春亚获得了成为中书协会员的入场券。在刚刚结束的文华奖评选中,她再创佳绩,作品《古贤题画诗数首》入选“书法奖”,而这一奖项全省仅5个。
在她看来,好的书法作品不只是技法的娴熟,更是文化修为的一种直观体现。有人说西方可以用建筑史贯穿他们的历史,而在中国,书法就可以作为历史发展的主线。书法包括了太多的内涵,从哲学到历史,从美术到音乐,传统文化与书法都有着内在关联。
美术的底子,让严春亚有了更加多维度的思考。“如果一味地关在房间里钻研技法上的精进,最终只能成为一名抄书匠而已。只有全面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髄,才能轻松驾驭它。”严春亚说。为了博采众长,她认真学习名家字帖,苦练基本功。在取法古人笔法的同时,悉心研习名家名帖章法之精髓,更注重特色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书法之感
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严春亚将不同艺术形式与书法的联系不断融会贯通,构建起作品清新雅逸的面貌。而老师的身份,又给了她很多灵感和思想上的碰撞。为了更好地呈现授课效果,她要求自己对所书内容、意境、结字、连断、留白、画眼均熟记于心,做到书随心动,笔由心发。“现下我在学校给学生开了书法课,孩子们的思维很有意思,他们会很直接。” 她说,在给学生上课时会获得启发,将这些启发实践到书写中时,经常会收获惊喜。
“艺本无涯,苦修成器”,艺术家都永不满足当下之水平,在与记者交谈中,严春亚谦虚地说:“我的作品尚有提升空间,书法文化艺术中很多精髄的东西还没掌握,要继续探索继续实践,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进阶之法。”(韩玲)
人物简介
严春亚,1982年3月生,无锡江阴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协会员,江苏省青书协理事,无锡市书协理事,江阴市青书协副主席,江阴市书协理事,民盟中央美院江阴分院特聘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