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区域新闻

多点发力,用绿色厚植农业发展底色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农药化肥过度投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置不合理、农作物秸秆焚烧不规范等,导致大量的氮、磷、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产生,对土壤、水环境及农产品造成严重污染。为了高质量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今年以来,江阴、滨湖等地从农业生产的源头入手,通过开展化肥农药减量、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推广使用有机肥等举措,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江阴

  扎实推进,打造农业污染治理样板

  最近,一组来自江阴谷盛农业合作社的数据颇为亮眼,作为省级“测土配方、化肥双减”示范区,这里的绿色水稻在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400公斤的基础上,全季化肥用量(折纯)仅为10.6公斤,是常规用量的43.6%。从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该市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农药包装废弃物与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养殖业污染治理等工作,奋力打造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江阴样板”。

  全力推广化肥减量技术。去年一年,江阴增施有机肥4.27万亩、秸秆还田20.13万亩、轮作休耕5.3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5%以上,化肥削减比例达到10.3%。同时,该市还加快水肥一体化建设步伐,把水肥一体化设施补助列入江阴市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奖励政策,2019-2020年开展水肥一体化设施补助1000余亩,补助资金330万元。“十三五”期间,江阴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较2015年削减5.83%、10.3%。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不遗余力,江阴已完成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项目验收1512亩,已立项改造养殖主体10家、改造总面积2332.5亩,改造总水域面积1916.8亩,净化区面积252.7亩,改造进度位居无锡市第一;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8%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今年,该市还被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2020年度地膜回收工作先进县。

  (唐芸芸)

  滨湖

  减量增效,化肥使用量持续下降

  为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现代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滨湖区通过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施肥方式转变、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等措施,有效降低化肥使用量。目前,在滨湖区,一个以精确施肥和高效施肥为核心,以替代减肥、免施减肥为配套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体系已经形成,累计推广有机肥1000余吨。

  减少化肥使用量是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障消费者“舌尖上安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滨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紧扣“精”(精准施肥)、“调”(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改进施肥方式)、“替”(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着力打造一批技术集成优化、可看可学可行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结合“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及高标准农田打造,大力推行节地、节水、节肥、节能和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模式,实施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积极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艺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技术,全力打造化肥科学减量增效示范样板,不断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目前,滨湖已连续多年农用化肥使用量保持下降趋势,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周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