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太湖周刊

难忘大窑路

  □田 韵

  午后阳光正好,漫步在南长街,突然有种小小的冲动,想去看看大窑路上曾经的旧居。

  跨过古运河来到南下塘,从窑群遗址博物馆往钢铁桥方向一路前行,还能寻到些许岁月的痕迹,40年前的记忆恍如隔世般若隐若现。经过曾经的大窑路小学,它已变成一个在建工地,曾眼见一砖一瓦砌起的三层小楼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简易工棚。大门旁有三位大爷在唠嗑晒太阳,我随意问起学校之事,没曾想他们竟然是我几十年前的老邻居。提起学校的变迁、当年的老师,他们如数家珍:陶老师做了教育局局长了;林老师是大队委辅导员,既教体育也教英语,长得也很帅;薛老师教学水平极好,再顽皮的学生到他手里都很服帖……哈哈,我意外收获了许多儿时的故事和回忆。

  继续往前走,沿着以前放学回家的路,穿过邱家弄,就是三幢钢铁厂家舍。在那里,我度过了小学、初中8年时光,记忆中那里有着原生态的美。楼前房后是两个大鱼塘,春夏季节,蓝天白云,鱼儿在水中摆尾嬉戏,青蛙在岸边放声歌唱。每到黄梅季节,鱼儿会因缺氧而浮出水面,附近的居民往往全家出动,老老少少拿着脸盆、水桶,跃入鱼塘抓鱼。大家带着一盆一桶的鱼满载而归,急得附近生产队的社员挑着大粪拼命往鱼塘里倒,但再多的大粪,也阻挡不了居民们捞鱼的热情。鱼塘旁是大片的菜地,每当生产队收割各种蔬菜时,附近居民和小孩都会拎着篮子跟在后面捡漏,可别小看这活计,手脚快的转眼工夫就可以捡上满满一大篮子蔬菜。儿时的我,感觉以上这些都特别有趣,但父亲认为,鱼塘里有蚂蟥,不能去;菜地里有虫子,也不能去。每每,我就只有羡慕的份了。鱼塘对面曾经是钢铁厂的货运场地,偶尔行车、吊车会加班加点卸货到半夜,轰隆声不绝于耳,令人难以入眠。至今回想起来,和鱼塘边动听的蛙鸣一样,记忆犹新。

  如今,这里的一切都变了,鱼塘已与运河相通;对面的卸货场地成为古运河游客集散中心,现代感极强;旁边的农田不复存在,成了塘南路和九里河小区。曾经的空旷无际,此刻略显拥挤。只有那窄窄的、长长的大窑路还像以前一般亲切,如同时光机,勾连起两个世纪的风貌,也成为我记忆中难忘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