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记者回访 工程虽微,意义不小

  开栏的话

  2021年已进入倒计时,年初立的flag都完成了吗?12个月300多个日日夜夜里,有哪些相遇?有哪些感动?或许还有些惊喜、有些坎坷?作为报人,我们的使命之一就是记录城市。就在几天前,我们打开资料库,复盘2021年的无锡日报,一些词汇高频而清晰地跃入眼中,包含这些词汇的篇章则生动记录了2021年无锡人为美好城市、美好生活的奋斗与努力。为此,今起我们将以一组年度热词来回答“奋斗的2021”,致敬努力着的你和我。

  ●出现频次: 179次微幸福

  ●亮眼登场: 2021年1月20日,第9版,

  2021年市两会特别报道《用一件件微小实事

  换取百姓真诚微笑》

  ●刊出峰值: 2021年7月1日,在7个版面共出现了8次

  ●篇目列举: 2月3日第2版“微幸福工程”专栏开栏报道

  《老新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民生无小事。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在居民舒心的笑容上。

  家住清名桥街道木樨厅小区28号楼的居民祁福昌,在去年12月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了“微幸福”征集电话,一个月后自家楼顶的水箱就得到了更换。在这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街道的建设局、施工队伍无缝链接。“水压稳定,水质更干净了。”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木樨厅小区,来到祁老伯家中。“以往水管内出来的水,会有混浊的情况,今年这一现象彻底改变了,我们很满意。”他告诉记者,这一年,用水更安心了。除了祁老伯这栋楼的水箱,在10月份,社区将另一栋楼的3个水箱也进行了更换,更多居民用上了“放心水”。

  谈渡桥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微幸福”项目不仅让百姓的呼声有了回应,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强了,与社区的沟通也变多了。“小区环境越来越好,社区工作越来越实,解决的都是最困扰我们的事。”在谈渡桥社区生活了20多年的居民韩云其告诉记者,今年小区还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还会建小游园,他们生活的幸福感在不断提升。

  这些“微幸福”工程的项目,或许在有人看来是“芝麻绿豆”的小事,但在采访中,记者可以深切感受到,参与“微幸福”工程的各个部门,都把项目当成“大工程”来对待。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微幸福”举措,构筑起百姓幸福的大蓝图。

  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没想到”。“没想到能关注我们这么小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市民夏洪健通过“微幸福”通道反映了石澄路路灯问题,一周后工程立项招标,仅过去半个多月时间,整个路段94盏灯全部换成LED节能灯。67岁的金燕琴是惠山区新渎社区居民。今年4月,她看到小区楼道内扶手油漆脱落、铁锈斑斑,便反映给了“12345”微幸福专线。不久,这一事项就被列入无锡第四批“微幸福”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清单。一个半月后,楼道变得洁白明亮,扶手、防盗门等焕然一新,让金燕琴十分满意。她说:“崭新的楼道,看着就有幸福感。”永乐东路窨井盖“微幸福”工程,一开始市民反映的只是车子开过,井盖会有哐当声。接到这个“工单”后,负责项目的工作人员立刻前往现场勘查,发现道路上的一部分窨井出现了井盖下沉现象。通过一一排查,找出了22处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井盖,对每一个问题窨井盖进行拍照留档,全部更换。

  在采访中,感受最大的是解决问题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区的“微幸福”民生工程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借助全市范围开展“微幸福”工程的契机,他们在区级层面“扩展了”民生意见的征集,让辖区内的百姓持续发声,在解决百姓生活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上下功夫。“为百姓解决民生小事”会成为基层治理的自觉,越来越多的“微实事”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夯实百姓幸福生活基底。

  然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百姓的呼声仍在,百姓的诉求仍在,“微幸福”工程也依旧在锡城持续深化。(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