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关键之年。无锡高新区党工委(新吴区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交出“十四五”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开局起步之年“高分答卷”,为无锡走在全省现代化建设最前列贡献更大“新吴担当”。
“高分答卷”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1月20日召开的中共无锡高新区工委(扩大)会议暨新吴区委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向大家全面展现了这张精彩答卷。
育先机开新局中,实现稳中提质
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推动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规模和质效得到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考核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态势,全市经济“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
产业集群全面壮大。去年研究制定现代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特色产业专项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持续推动在产业链、价值链上向高攀升。“6+2+X”现代特色产业势头迅猛,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5%、20%、15%、15%,全市占比均位居第一。12个产业集群规模可破百亿,其中超千亿集群3个,超500亿集群2个。
“双招双引”强势推进。全年新招引超亿元重大产业项目145个,其中新批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重大项目招引全市领先。125个区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46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总量全市第一,超全市平均10个百分点以上。全力实施产业园区“三优化三提升”三年行动,全年共盘活土地3380亩。
开放平台集聚成势。去年制定开放型经济五年发展规划,启动规划无锡国际集成电路创新集聚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等六大国际合作载体,成功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生物医药)、全国“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等“国字号”牌子,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等3块省级牌子,开放合作新格局加速形成。
深化改革创新中,加速蝶变腾飞
高新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全力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创新智核”,获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排名第二。
创新主体千帆竞发。全年新招引科技企业2450家,国家高企首次突破1000家。5家企业3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MEMS先进感知研发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先后落地,获批国内唯一特殊食品技术创新中心(筹),获批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成为全市首个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百亿元的地区。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获评“灯塔工厂”1家和全市首个国家工业绿色园区;新增市级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省首台套重大装备2个,入选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地区,入选省区块链发展集聚区、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
人才高地加快构筑。推广“龙头企业+人才团队+创新项目”特色引才模式,围绕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形成“1+X”优势人才政策体系,全年拨付飞凤人才基金2.39亿元。全年引才万人以上,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全市1/4。
改革措施多点发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动“跨省通办”“一件事办一次”等改革落地,在全市首设“太湖湾科创带通办窗”,发出全省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开展全省唯一县(区)审批服务便民化试点,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分段审批、分段发证”新模式和个性化定制“多证联发”新服务,率先实现不同类型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
践行初心使命中,答好民生考卷
瞄准美好生活需要,高新区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全面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强化民生保障,花大力气做好“千家万户的事”。
发展底线不断固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率走在全市前列。积极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省级交办事项整改完成。大力推进“三大保卫战”,全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PM2.5浓度同比较大幅度下降,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点民生项目加快建设,去年安置房开工建设7377套,建成5848套,长江路美丽宜居街区塑造等4个项目成为全市唯一省级试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1万余个。区公共卫生大楼、鸿山九鸿颐养院等一批养老医疗载体投用。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
美丽新吴日益显现。坚持规划先行,锚固“一心三轴五板块”区域空间格局,高标准谋划太湖湾科创城、大运河沿线等重点区域功能布局。伯渎河文化中心、伯渎河体育中心完成立项、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展“白玉兰”文化惠民活动、“玉飞凤”精品创作演出等1500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鸿山街道获评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大坊桥村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房屋征收拆迁180万平方米,完成市攻坚拔点项目36个。背街小巷、老旧小区、主要交通节点等城市“微更新”加速推进。全年新增34处8100个停车位,全面开展“城市管家”、数字城管治理模式,被列为全市唯一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城市(区)。
传承建党精神中,深化自我革新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自觉把党的建设融入全领域各方面。
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学细悟伟大建党精神核心内涵、“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在以知促行中强化思想武装、提升政治站位、坚定正确方向。擦亮“新吴大讲堂”品牌,建成“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形成全市首个基层理论宣讲矩阵。
干部队伍持续优化。高质量完成区委、区纪委换届工作,积极推进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省市部署及全区长远发展规划需要,精心选拔优秀干部,大力培养年轻干部。
基层党建扎实有力。推进基层党建“五大行动”,实施基层党建“四引”工程。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深化社区工作者“1+8”职业体系、专职党建指导员职业体系建设,基层党组织队伍优势不断彰显。
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五张清单”。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巩固发展。二届区委第一轮巡察工作全面铺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务实成效。
民主法治充分彰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区有机统一,全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职,支持政协发挥作用,统一战线在服务中心大局、凝聚人心力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统战”格局持续增强。与此同时,切实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全区上下形成实干进取、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