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节省”建筑垃圾处置费用,铤而走险子夜偷倒——

“人眼+天眼”让偷倒者无处遁形

  本报讯 城管和警方近日联手在滨湖区破获一起偷倒建筑垃圾案,迅速锁定涉案人员,震慑了其他心存歹念的不法分子。这表明,一年来城警共筑的“人眼+天眼”防范和处置体系,让偷倒者无处遁形。

  蠡园城管队员本月巡查听涛路时,发现在路边出现一处被偷倒的建筑垃圾,现场排查未能找到有效证据。属地派出所提供的监控录像显示,一辆农用车曾经过听涛路,车内装载的物品与现场偷倒的垃圾较吻合,而偷倒点附近的一个监控设备则清晰地记录了当事人的不法行为。此外,“天眼”还原出了车辆的运行轨迹,城管由此找到了建筑垃圾的源头。在确凿的证据链下,某建筑公司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该公司将面临罚款5000元至20000元的行政处罚。

  近几年,建筑垃圾处置成本逐年上升,致使一些人铤而走险,以偷倒方式节省开支。由于抓现行难、证据采集闭环难等原因,偷倒建筑垃圾行为一直都是困扰城市管理执法的重点、难点问题。去年以来,在建筑垃圾偷倒发案量较高的锡山区、滨湖区,两地城管和公安部门联手,持续加大偷倒案件惩治查处力度,借助道路上方和街角的各类监控设备构成的“天眼”系统,准确捕获偷倒车辆的轨迹,使得破案率显著提升。2021年全年,滨湖城管共计查处偷倒建筑垃圾案件35件,处罚金额15.82万元。

  面对“天眼”的威力,偷倒者往往选择子夜时分,以先行望风和遮挡号牌的方式,到更为偏远的乡村道路作案。锡山城管则以“人眼+天眼”的策略展开严查,连续破获跨区特大偷倒建筑垃圾案。为让偷倒行为无处遁形,锡山区近日在区镇两级统筹城管、公安、交警、交通执法和社会治理网格员力量,在全市率先形成联勤联岗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五勤联动”一体化运作机制。此外,“五勤联动”中的任一方在日常执法巡查管理过程中,受理、查处、发现涉嫌偷倒建筑垃圾行为的,将在第一时间相互移交线索、证据,依法立案查处,待各方均依法处罚并确认后,方可解除证据先行保存、扣押等强制措施,同时将处理情况相互抄报抄送。

  市城管局负责人表示,整治偷倒建筑垃圾行为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各级城管严阵以待,严防死守,严厉查处。今年,各区城管仍将联手公安、交通等部门,梳理辖区范围内偷倒、乱倒垃圾频发、高发点位和区域,采用定点式巡逻和蹲点守候的方式,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执法,严防垃圾偷倒;在渣土车辆运输高峰时段及途经重点路段,开展设卡临检,切实营造了严查、严管的社会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智慧平台“千里眼”的作用,对辖区道路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开展车辆信息追踪倒查,为偷倒案件查处提供有力技术支持,有效震慑偷倒行为。(卢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