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市经济学会课题组
无锡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旨在抢占关键技术和先导产业制高点,形成“产业集群、土地集约、要素集聚”的新优势,助力长三角开发开放。但因为地处国土资源保护和太湖环境治理两条红线以内,必须兼顾开发密度与环境资源保护、经济结构优化重塑与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服务的关系,力争成为长三角乃至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重要节点。
科创带建设应该
率先推进数字化转型
以建设数字经济高地为靶向,实现区域数字化的系统布局和整体推进。其重点,一是加快布局数字新基建,推进湾区5G宏站、微站、基站建设,完善5G SA网络覆盖;实施固网、家庭光网“双千兆”入户,确保道路与信息通讯管道建设同步;统筹规划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一区一中心N节点”布局。二是加强数字赋能,加快推进制造业、物流业、科技服务业数字化应用,在设计、工艺、部件生产、检测等方面,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企业运行、管理的数字化协同,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智能工厂和综合服务平台;加快物流体系的智能化转型,以园区为单位建设数字化物流仓储、分拨、配送和末端设施,增强专业市场智能化、集成化、综合化服务功能。三是加强应用场景建设,支撑高新区智慧治理,促进数字技术在居住、交通、商业服务、教育、医疗、养老、休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创建“智生产、智生活、智生态”的共生家园。
科创带建设应该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依靠创新知识、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的集聚,孕育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其重点一是物联网产业,包括感知设备、网络通讯、智能硬件、应用服务等产业链环节。以应用服务平台为引领,以重点设备制造企业为支撑,力争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实现大的突破,打造全国领先的物联网技术创新核心区。二是集成电路产业,在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两端发力,推动晶圆制造、关键设备、高性能材料等的产业协同,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三是生物医药产业,引进、集聚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打造生命科学创新园,围绕精准医疗,从新药特药硏发到高性能医疗设备、新型医用检测材料制造,再到网络远程诊断、治疗,形成“大健康”产业。四是环保产业,依托现有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基础,力争在光伏、氢能等新能源开发上取得突破,同时加强制造业、服务业融合,提升环保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工程承揽总包等的优势,更好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五是高端软件和计算服务产业,继续深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并行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及信息安全等领域,建立和提升数据中心、软件服务平台,在高性能计算技术研发、超算服务、核心应用和应用支撑等方面打响品牌,抢占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产业优势。
科创带建设应该
建立市场主导的开发机制
恰当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由政府开放市场向政府服务市场转变,建立起市场主导的开发运行机制。一是确立企业和科创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由市场主体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组织资源配置。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参与,发挥商会、协会及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承担政府委托的公共服务职能,在保证公共利益的同时,兼顾企业、单位和个体的利益。二是坚持实行市场优先的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政府主要是在重大决策、顶层设计、规划布局、环境营造方面积极作为,由密集的政策叠加转向刚柔相济的政策协同,提高政策效能。三是健全市场健康运行的各种规章、标准、认证和管理办法,用以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确保市场竞争的正当、有序。借鉴上海浦东新区经验,探索建立“法定机构+业界互动”的多元共治新型治理机制,从市场主体、行业组织的自觉自律到政府监管、消费者维权,加强综合整治,形成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和环境的合力。
科创带建设应该
把零碳示范区建设作为主攻方向
科创带理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在能源利用高效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城市建设节能化和生活消费低碳化方面,走在全市、全省、全国最前列。一是率先构建脱碳产业技术体系,着重引进低碳、零碳产业而拒绝高能耗产业,通过碳定价、碳排放负面清单、碳排放权交易等方式,引导和倒逼企业节能减排,带动低碳产品开发和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二是率先构建零碳能源消费体系,着力调整区域能源结构,压降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扩大氢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重点企业、产业园区树立若干零碳示范典型。三是率先构建固碳资源供给体系,在湾区结合国土绿化、环境治理、花园城市建设等,规划森林、湿地、公共绿地的保护建设,探索实施碳捕集、碳封存方案,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现碳排放与碳回收的动态平衡。四是率先构建控碳服务支撑体系,包括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行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标准,实行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全量分类回收处理,做到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五是率先构建绿色低碳生活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倡低碳出行、垃圾减量和分类,形成良好社会新风尚。科创带要在打造零碳科技产业园、零碳示范企业、零碳商务区和住宅小区方面率先探索建成我市、我省和长三角地区碳中和先行示范区。
建设科创带
采用开发区组织管理体制
科创带负有引领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特别使命,须建立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的管理体制。科创带建设横跨多个行政单元,要做到“有限空间、无限发展”,需要灵活处理众多非常规的复杂问题。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采用三种管理模式,即管委会型、一级政府型、政区合一型。其中大多数采用管委会模式,也就是由上级党政机关派出党的工作委员会,建立政经合一的管理委员会,建立扁平化的大部制管理机构。这一模式较之领导小组、指挥部模式已有改进,兼具行使职能的权威性和灵活性,能兼顾经济开发、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职能,机构精干,协调性和效率性均较高,能避免一级政府机构庞大、部门阻隔等问题。科创带建设采用开发区组织管理模式,一是建立健全与国家级新区目标功能相适应的现代治理体系,强化管委会主体部门的职责,推进机构职能优化,确保各机构权责一致,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实现运转协调、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管理有序。二是加强相关职能的统筹协调,突破政府层级和部门分隔,区分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的事项、职能,分层分类、精准把握,建立综合联动、多元调控的协同统筹机制,从上位依法治理到下位高效执行顺畅贯通。对现有管委会组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努力由大部制机构向网络型组织机构转变,使服务与监督管理有机融合。
科创带建设的
“三步走”构想
如果说初步搭建科技创新中心是科创带建设的近期目标,建成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国家级新区是中长期目标,那么未来15-20年间,科创带建设可以考虑“三步走”的构想:
第一步,大致用5年时间,统筹无锡沿湖开发,重点推进科创带核心区建设,集结百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千家以上规上科技型制造企业和科技型服务企业,形成一个千亿级、若干个百亿级的先导产业群落,规划中的“一核”和“十园”中若干园初步成形,使科创带呈现出“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取得突破”的良好态势。
第二步,再用5年左右时间,协调苏、锡、常三市,并与通、泰、盐地区相联动,统筹太湖湾近湖开发。重点推进科创带主体区建设,基本建成太湖新城及相关节点城镇,形成若干个集研发创新服务、新兴产业引领于一体的科技产业园区,集结一大批科技研发、产业孵化的一流机构,新增若干个千亿至三千亿级的新兴产业集群。
第三步,再用5至10年时间,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拓展沪、苏、浙合作领域,统筹太湖环湖开发。打造环太湖科创共同体,实现科创带与G60科创走廊、G42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对接,城市功能形态和生态文明程度位居前列。
(本文是无锡市发改委招标课题《关于推进无锡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对策性研究》总论部分节录,黄胜平、汤可可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