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出生仅23天的新生儿在无锡市儿童医院确诊为先心病,需要服用一种名为“地高辛片”的药物。这种药是成人药,医院采购的药片规格是每粒0.25毫克,这名新生儿服用剂量是0.01毫克,一次只需要服用1/25片。一片直径才6毫米的成人药片,竟要均匀分成25份,这真是个技术活,而且难度超高。好在该院药学部的药师出手,才解决了这一难题。药师和家长们都期盼:能有更多的儿科专用药,方便患儿使用。
儿童用成人药,分药是个技术活
据中康CMH数据库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国家药监局有153655个药品批准文号,儿科专用药物仅2927个,占1.9%。国内儿童专科医院90%以上的药物都是成人规格剂型,儿童专用剂型、规格非常缺乏。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医生通常会根据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等算出给药剂量。
以无锡市儿童医院中心药房为例,目前口服固体制剂有231种,其中儿科专用药仅有63种,不到三成。不过这一比例比起几年前,已经大为增加,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家长对儿科专用药的需求。如果儿童需要用的药没有儿童版,那只能用成人药,有些是药师把药品细分成儿童适宜剂量或者配制成儿童适用剂型,有些则是家长回家自行分药。在用药交待服务时,需要特别注意告知家长该如何服用这些非全剂量药品,如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让孩子服药不是件容易的事,想不到分药更麻烦!”在市儿童医院配药的一名家长抱怨。
小儿如何酌减,剂量拿捏不准
记者发现,现在市面上的多数成人药,说明书上基本都是用模糊的“小儿酌减”或“遵医嘱”一语带过。如果是自行从药店购买,家长就只能自己“毛估估”,凭经验给孩子用药,可能造成服用剂量不准。
市儿童医院药学部积极探索低龄儿童个性化给药临时调配技术。主管药师方园园介绍,去年,无锡市儿童医院对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成人药,请多名药师分剂量并通过天平测量后,发现不同药师的操作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他们还发现,即便均匀分成了若干份,还可能因为有粉末残留在包装上,减少服药剂量。对此,药学部坚持以患儿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强服务,创新分药方法,将药研磨成粉,再加入糖粉并装入胶囊。经过专门机构鉴定,目前分药后剂量符合标准。采用新方法后,用药剂量更精准,患者用药更便捷,达到了精准用药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该院药学部还通过多种渠道,如建立微信公众号,撰写科普文章、拍摄短视频,为家长科普分药技能。另外,一些肠溶片掰开后,在胃肠道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良反应,遇到这类药物分剂量时,家长可以到药学门诊咨询,药师可以为患儿家长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药学服务。
支持更多药企,开发儿科专用药
长期以来,由于剂型多、用量少,药企开发积极性不高等诸多因素,制约了儿科专用药的研发,影响了儿童用药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近年来,随着儿童用药安全与需求问题得到高度重视,我国儿童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记者了解到,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儿童用药技术指导原则的建设能力,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陆续发布了4项技术指导原则。2019年8月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儿童用药的研制和创新,支持开发符合儿童生理特征的儿童用药新品种、剂型和规格,对儿童用药予以优先审评审批。
政策的鼓励与推动,让审评审批效率大幅提升,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儿童用药品的审批注册和研发上市进程。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共批准儿科专用药和增加儿童应用的药品26个,同比增长36.8%,其中国产药品17个,增幅达到46.2%。市儿童医院药学部相关人士表示,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儿科专用药稀缺的困局将逐渐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