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玲
在无锡市图书馆刚刚出炉的2021年度借阅排行榜上,我们可以看见,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以一年242次的借阅频率位居借阅榜首。走进新华书店等锡城各大书店也能发现,在一楼最引人注目的位置,科幻小说必然占据一席之地。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科技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幻作品也在大众阅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分量。
曾经有记者问埃隆·马斯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本书对你的影响最大?”马斯克答道:“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幻小说。”马斯克当时的解释是,他在14岁最迷茫的时期,开始大量阅读尼采、叔本华等哲学大家的哲学著作,但最后,令他得到答案的是科幻小说。书中描绘的科幻场景使 他的精神世界和想象力都受到强烈的冲击。
元宇宙、智能科技……当数字时代包裹着这些新兴名词扑面而来的时候,科幻作品似乎还能实现更为通俗易懂的知识普及和教育作用——《海底两万里》入选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必读名著,《银河帝国:基地》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必读书目,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被收入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其实,人类在文明开始之后,获得大部分知识都不是靠经验,而是超经验。比如地球围绕太阳转,一般人一辈子不会去验证,这就是因为人类具有超经验的想象力。超经验激发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武侠故事、玄幻穿越小说、侦探故事……在所有可以安放好奇心的文学类型中,科幻作品更有竞争力。因为科幻追求的,是在基本不违反物理学原理的前提下的想象,同时又不受制于当前技术的可行性,这让很多科幻作品的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科学素养。而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幻作品的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
再者,科幻小说和过去的神鬼传说一样,虚幻的内容折射出的是现实社会,回答的是现实的问题。好的科幻小说,能对人类的终极追问,给出很有想象力的答案。比如,阿瑟∙克拉克在《太空漫游》系列小说中,将“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向何处去”等内容一一呈现,这些关于人类的最根本问题的思考,成为悬念融入小说。刘慈欣曾经分析近些年的雨果奖,发现有不少作品涉及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生物科学对社会伦理的影响等,围绕这些主题,也有更加新颖的叙事结构和写作风格出现。
Netflix版和企鹅影视的剧版《三体》即将上线,影视剧领域越来越多与科幻的结合,或许也能打开更多探索想象力边界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