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评

推进垃圾分类要在补齐短板上发力

  □ 桑 梅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不是一个新命题,但却是一道老难题。《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2019年就已开始施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垃圾房设置少、源头分类准确率不高、相关法律有待健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垃圾分类的进度和成效。推进无锡垃圾分类,需要对症下药、补齐短板,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垃圾分类进度慢成效不明显,有这样几个原因。居民生活习惯难改变,尤其是在农村和城郊接合区域,无论是四个垃圾箱还是马路上的两个垃圾箱,很多人并没有注意过垃圾桶上所写的文字,而且他们也习惯了随意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内;垃圾分类知识普及还不够。年轻人、老年人都知道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个困惑:到底什么是可回收的,什么又是不可回收的?大多数人都知道,金属和易拉罐瓶子属于可回收,但其他的垃圾,并没有人告诉他们到底是不是可回收的垃圾,为了方便,也只好凭感觉随意扔了;分类工作繁琐且无利可图。不仅要在垃圾中识别和区分哪些可回收、哪些有毒有害,而且这项工作要每天坚持做,繁琐而且看不到直接收益。

  结合走访调研和日常工作感受,建议无锡要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

  加强对居民宣传引导。这是一项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只是搞搞广场宣传活动就结束了。许多居民还不完全知道垃圾如何分类,更不知道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要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和横幅、标语、展板等手段营造氛围,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率。尤其是要把这项工作引入到中小学和幼儿园,让孩子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用实际行动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

  加大指导分类力度。一方面要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落实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对垃圾分类的督查、检查、奖惩工作。出台一定的激励措施,对那些依条例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居民进行表彰,树立榜样,对那些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有优良表现的单位给予政策上的激励,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检查垃圾分类做得好与坏、是否达标,要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到地点、直插到生活垃圾分类现场进行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实际状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细。

  以点带面稳步实施。从市到区再到基层社区,一步到位实行垃圾分类不现实,应在逐渐完善工作要求基础上,稳步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要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包装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和特殊垃圾。垃圾桶上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的使用说明,指导居民使用。

  垃圾分类就像“木桶效应”,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同样如此,尽管亮点做法能提升“木板”的高度、扩展“木板”的宽度,但短板却影响了“木桶”的颜值和容量,而这两项因素,恰恰就是一只“木桶”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补齐短板,才能有效发挥明示作用、预防作用和校正作用,让居民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新吴区江溪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