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土壤,需要我们的陪伴,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内驱力。”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崇宁教育集团总校长王铭波分三点阐述了自己眼中教育应有的样子:“首先,教育应适应孩子们的天性,耐心等待;其次,学校和家长要科学和静心地引导;此外,要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做到自主提能。”
王铭波解释道,培养内驱力首先能够通过制定小目标,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做某件事或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实践能够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现在我们开设了很多课程,包括亲子、师生间的。”她还强调,家长可以从帮助孩子制定小目标逐步转变为引导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如何做好学生、好家长?王铭波用学校品格提升项目中的内容:乐群、明理、担责回答。“乐群小伙伴是希望学生在校学会和同学们友好交往,走上社会成为公民后能与各类人交往。而明理小主人中的‘理’有丰富内涵,包括做人、学习、锻炼、自我约束等多个方面。明理后践行,学生还要做一个担责小勇士,在校、在家、在社会都要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王铭波表示,经过几年实践,她认为这三点能够浓缩概论好学生的形象。
亦师亦友亦兄,这是王铭波给好家长的定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家长要陪伴、倾听,为孩子解忧,与他们玩耍,实现一起成长。‘兄’并非以兄弟姐妹相称,而是在合适的时间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共同探讨问题,这样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没有爱就没有好的教育,因此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爱职业,将热爱化为内驱力。”王铭波提出,好老师还需要一双慧眼。小学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教学管理,发现孩子们细微的变化和他们内心的想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好老师不能仅仅是个“教书匠”,更要对教育形成自己的认识,结合国家对未来接班人的需求、当前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等,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会更有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要保留一份纯粹,远离社会的繁杂,为了孩子、为了事业做到安心、静心、用心,在三尺讲台前精心耕耘。”王铭波说。(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