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获悉,日前,无锡市文物保护中心向无锡博物院移交无锡七房桥明代钱樟夫妇墓出土服饰 24件(套)。这些服饰经过了修复,光彩重现,弥足珍贵,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无锡博物院的服饰藏品的数量与质量,为研究无锡钱氏家族以及明代无锡地区的物质生活、丧葬习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2012年,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现无锡市文物保护中心)在鸿山附近勘探与调查中发现了钱氏家族墓地中的钱樟夫妇合葬墓。钱氏为江南望族,钱樟及其妻华氏是明代中后期无锡钱氏家族的重要成员。钱樟夫妇合葬墓保存完整,出土物品丰富,其中,衣物保存情况较好,尤为引人注目,人们形象地将其比喻为“钱家衣橱”。2014年,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委托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对钱樟夫妇墓出土服饰实施保护性修复,2018年修复工作全部完成。
“钱家衣橱”里蕴含着无锡地区明代贵族服饰文化。鸟衔花枝纹缎对襟夹袄、四季花鸟纹织金妆花缎襴裙、日月纹绣缎枕……钱樟夫妇墓中出土的服饰品种丰富,既有穿着用的袄、裤、裙、鞋、巾等,又有生活用的枕、包袋等物。这些物品的突出特点是花纹各异。专家历时三年,才将各种花纹整理出来,涵盖植物、动物、自然景观、几何及人文等各类明代暗花织物纹样,反映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这些织绣纹样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是明代江南纺织业高度发达的见证,映射出时代社会的审美风尚。
据悉,这次文物移交也是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继2017年向无锡博物院移交109件陶瓷器和玉器之后,又一次与锡博的紧密合作,双方携手力促无锡地方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张月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