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达的快速路作为全市交通主动脉,是许多锡城驾驶人出行的首选。但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快速路的交通面临着车流量远超设计负荷、交通设施陈旧等问题,使快速路网从最初的“畅通无阻”到现在“高峰拥堵”“匝道拥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区域快速通行的需求。
为有效治理并缓解我市快速内环交通拥堵问题,无锡交警全面启动“快速路智能交通系统提升工程”,通过交通组织流线优化、匝道交替控制、标志标线优化、视播一体化等措施,全面实现快速路交通态势全域感知、管控诱导精准智能、指挥调度高效运行,综合提升快速路网通行效能。惠山隧道上匝道口还首次安装了智能红绿灯,形成快速路智能化管控新局面,让城市快速路真正快起来。
现状 快速路超饱和运行,治理势在必行
“快速路堵则全市交通堵,快速路通则全市交通畅”,快速路路况已成为全市交通状况的“晴雨表”。从交通指挥中心了解到,根据《高德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显示,无锡市最拥堵的道路排名前10中,有6条为高架快速路,分别是东内环快速路、钱荣路高架、北环路高架、青祁路高架、凤翔路高架和金城东路高架。经对我市快速路全天分时段拥堵延时情况进行分析,我市早晚高峰高架平均车速比平峰慢22%,表明了我市快速路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情况逐渐加重。
“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呈持续快速上涨趋势,高架快速路通行能力与私家车保有量比值逐年下降。也就是说,旺盛的机动车出行需求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突显。”交警相关负责人说,据统计,去年无锡全市机动车拥有量为247万辆,并连续多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我市快速路持续超饱和运行。
同时,由于快速路已运行达十年多,原智能交通设施陈旧、落后、覆盖面不足等问题凸显,事件检测、匝道管控、交通诱导等手段缺失,利用智能化手段来提升快速路通行效率的运用不足,现有的智能化水平已无法适应当前交通管理要求,快速路交通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目标 “主线保畅通、交织保安全”,实现综合提升
“优先选择交通矛盾明显、优化收益高,具有示范性质的道路或节点优先升级。”高架大队副大队长朱振武说,快速路智能交通系统提升路网范围为快速内环、金城快速路、江海西路、蠡湖大道、机场快速路、高浪快速路、新华快速路、太湖大道高架等,目标是要实现快速路网交通全息信息感知、创新重要匝道治理手段、构建违法车辆查处新模式、建立新型快速路管控中心、形成快速路网诱导新体系的全新局面,保障城市交通“主动脉”畅通有序。
“快速内环常态化堵车现象往往发生在进口或出口。匝道进出口的数量、间距,直接影响快速路的畅通。”朱振武说,目前内环快速路是双向4-6车道,设计时速为50-80公里。此次提升工程中,对江海快速路-通江大道上匝道、机场路泰山路上匝道、金城路清扬路下匝道等19个重要匝道点位,将增设9套上匝道控制系统、7套下匝道联动控制系统、3套汇入式控制系统,实行主线拥堵时关闭入口匝道,出口拥堵时联动地面路口信号快速疏导,动态调节交通流速,实现高架和地面的智慧联动新手段。
提升工程亮点之一,就是首次在惠山隧道由北向南上匝道设置信号灯,在高峰时段,通过合流点设置的车道红绿灯,周期性地科学控制地面车辆汇入主线。“可以实现在车辆发生拥堵缓行时通过信号灯交替放行减少车辆汇入,同时利用大屏提示帮助车辆选择适当车道通行。”朱振武说,智能调整优化配时,将实现每一个信号周期的每一秒钟都精确地服务于快速路通行。
效果 车辆均速提升,测试成效显著
目前“快速路智能交通系统提升工程”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交警部门根据项目前期的点位设计,在早晚高峰时段,进行了7次先期试点测试,效果良好。据介绍,这些测试点均处于既有上桥又有下桥的通行交织段,因上行匝道与城市立交分流汇合、上下匝道入口距离近或交织长度不够等原因,很容易造成车辆的多次交织、饱和交织,这也是在早晚高峰期拥堵常发的主要原因。
“金城快速路通扬路上、下匝道口就存在通行交织距离近、车流饱和度不均衡等问题,导致早晚高峰拥堵严重,严重影响快速路主线通行。”朱振武说,在金城快速路通扬路口交叉口东进口,通过雷达检测器检测排队长度和视频检测器检测断面流量,再通过联动通扬路路口信号灯及增设可变车道,加快通扬路下匝道车辆疏散,防止车辆排队至快速路主线。测试结果显示,车道利用率明显提升,车辆均速提升,匝道上排队情况缓解。
此次提升工程中,3套交替通行规则值得关注。由于部分高架上匝道由单排改为双排后,双排车道汇入快速路主线,交通秩序较为混乱。为最大限度减少对高架主线交通的影响,在上匝道进入主道处施划交替通行合流标线,并增设交替通行标志,规范合流秩序,减少事故概率,提高匝道口通行秩序,缓解上桥口匝道压力。
目前,165套卡口系统、112套视频监控、13套测速抓拍、42套鱼腹线抓拍、22套交通诱导屏等一系列的智能交通设施正在逐步安装中,真正发挥高架“让出行快起来”的作用。(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