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周刊

唐江澎谈教育改革:

四方面推进,提升一代人素质

朝着正确的方向 设定有限的目标 采取专业的探索 相信时间的力量

  “双减”要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当下,哪些苦孩子不必吃?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怎样培养高分与高素质兼具的学生?前不久,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与记者连线时,阐述了他对“双减”政策、教育改革的理解和学校的实践。

  社会对“双减”要有正确的预期

  去年的热词中,“双减”必定在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同样引起了唐江澎的关注。“‘双减’是通过一个小切口撬动中国人才培养方式的整体性变革。我认为社会一定要对‘双减’有正确的预期,‘双减’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双减’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他说。

  在他看来,通过充分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意识到“双减”的重要性并对其有科学合理的预期,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双减”工作因其复杂性、艰巨性,实现全部目标需要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可解决的问题和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会并存。唐江澎解释:“我们可以通过压减校外学科类培训等方法来优化教育生态,但我们同时也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转变学习方式,推动评价改革等使‘双减’落地、落实。所以我说,‘双减’的深处是育人模式的改革。”

  长期在教育一线,唐江澎看到家长、学生、老师们都是赞成“双减”政策的。但他也看到,家长、学生和老师们对“双减”政策的认识是不足的,把阶段性的举措当作“双减”的成效。他举例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延长,这个行为本身并不能提高教育质量,只是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一种时间上的可能。在延长的时间段内,还需要老师来整体优化作业设计,才能把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提上去,把学习负担真正减下来。

  学习中有些苦不必吃

  去年12月,唐江澎参加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江苏宣讲报告会时提到,当下孩子在教育中有些苦是可以吃的,有一些苦不必要吃。

  在与记者连线时,他就此做了详细解释并提醒家长要认识到高考正在发生的变化。他表示,当下的高考命题比较关注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是过去学生通过大量记忆就能提高成绩。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我所说的没必要吃的苦,是孩子尽早勤加练习、尽早应对考试,却未必能达到提升考试成绩的目的。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参加过高考命题的教育工作者,我看到很多孩子小学阶段就整天做语文阅读理解题。孩子这样练习,到高中参加高考时未必有优势。”他总结,所谓不必要吃的苦,主要是只看重眼前、阶段性的考试,而不关注整体能力提升的、简单的做题方式。

  高考的变化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对于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的教育改革,唐江澎有自己的理解,并用四句话阐述:朝着正确的方向,设定有限的目标,采取专业的探索,相信时间的力量。他解释,教育改革的方向一定不能走错。比如国家实施“双减”政策转变育人方式,这个方向就是正确的。长期积累的问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解决,要设定有限的目标逐步达成。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用智慧、用专业的方法逐步解决问题。他相信过了一定的时间回头看时,一些教育中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国家能从中逐步推进育人方式整体转型,提高一代人的素质。

  高分与高素质可以兼得

  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很多人有着为高分舍弃全面成长的想法。锡山高中这些年在持续深入改革、实践中得出结果:高分和高素质是可以兼得的。锡山高中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养,让学生找到兴趣点和努力的方向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蓬勃向上。

  唐江澎举例介绍,学校在多年前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到初中阶段没有经历过专业的、体系化的审美教育。“人的审美素养提升需要经过长期、系统、专业的训练。孩子们升入高中后难以实现这样的训练,学校除了逐步增加艺术课外,通过合唱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嗓音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和表达美。”在锡山高中,艺术、体育课一直开到高三最后一周,每个班都分四个声部同唱一首歌,每个年级也会分若干声部唱同一首歌,到毕业典礼时全年级学生共唱属于他们的那段青春。“让高三的孩子每周唱一首歌,真的会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我想象不出艺术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倒是觉得如果校长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一定会给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许多美好的记忆。”唐江澎说。

  高素质和高分如何并行?他认为,拥有兴趣爱好、保持充沛的活力、把握张弛有度的规律这三条应当引起共识。锡山高中的学生在高一、高二时通过课堂学习确定兴趣爱好,坚定志向,不管以后他们考到哪里都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唐江澎直言,许多孩子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把生活节奏安排得比较好,把各科学习平衡得比较好,把全面素养提升与学科学习处理得比较好,“我们正是在很多孩子身上看到了这些规律,才拿出来逐步推广,使更多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近年来,该校有很多学生选择学医,立志为世界解除病痛,还有很多孩子选择工程类专业,想成为未来的大国工匠和工程科技方面的领军人才。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人的教育”正在锡山高中逐渐成为现实,成为可供借鉴的样本。(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