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1年基础教育,最关键的教育热词便是“双减”。
在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校长韩建芳看来,落实“双减”重在实现三个回归、去除三种异化,即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校回归育人、让学生回归成长,去除社会的功利化、家长的焦虑化和教学的应试化。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以苦学苦教来博取教学实绩的做法亮起了红牌。韩建芳表示,“双减”表面上是针对应试之风泛化的时弊,但他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应试模式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损耗着国家永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我们最直接的启示便是:传统的以拉长时间和加大作业量为主要手段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韩建芳说。
有效“双减”,学校应该怎么做?韩建芳表示,学校要优化课程方案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需求,要创新课堂教学样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以彰显立德树人的导向。在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学校要以“实践育人”理念重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双减”实践,省锡中实验学校形成有效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现有方案。韩建芳告诉记者,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还需要更丰富。依托学校现有的教师力量和教育资源依然不够,因此教育局和学校正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多样化手段,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有效“双减”的同时还需要智慧“双加”。“首先要加教师的教学力,致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度,优化基于学生‘学’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其次要加学生的学习力,致力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素养。”韩建芳还提出,有效“双减”需要校长在“在乎”教师中“改变”教师,需要学校在“在乎”家长中“改变”家长,需要教师在“在乎”学生中“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即: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如此,成全学生、成就教师、成功学校。”(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