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天井里的鸟窝

  □周 信

  清明隔夜是民间传统浪荡日,据说大鬼小鬼都被阎王关起来不许外出闯祸,所以人间比较太平,可以做一些诸如伐木倒树之类的事情。

  去年浪荡日,我一早起来在天井里修剪树杈,为了让阳光多洒一点进来。修着修着,居然在天竺丛中发现一个鸟窝,令我惊诧不已。这棵天竺长在天井围墙东南一个不起眼的犄角旮旯里,是20多年前父亲从宜兴山里挖来种下的,当时只是矮矮的一蓬,新生的模样。随着时间流逝,小树苗渐渐长得比人都高了,茂茂密密地伸向围墙内,形成一个现成遮阳避雨的“廊坊”,而今又成了小鸟安家的地方。

  记得前年这个时候,一只小白头翁在它爸爸妈妈带领下学习飞翔,误入我家天井树丛,小鸟飞不出去了,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白头翁爸爸妈妈守在围墙上,叽叽喳喳回应着,大概在对它说你不要害怕,爸爸妈妈在你身边,然后不时衔食物来喂它。我没有惊扰它们,任由小鸟在天竺丛中躲藏着。鸟儿也是通人性的,大概看我比较和善,便很大胆地飞来飞去,估计后来索性就在这里筑巢了吧。

  几年前,我家天井里种有一棵柿子树,最多的时候结果160多只。柿子性寒,不宜多吃,采了送人也没送掉多少,大多留在枝头,权作过冬的食物专门喂鸟了,白头翁就很喜欢吃。后来杮子树长得又高又大,把小小的天井撑得满满的,我就把它移植去了鹅湖玫瑰园,让它到更大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生长。

  由于长期和鸟类和平共处,在我家天井里飞进飞出的鸟并不怕人。除了花草,天井里有各种食物,比如蜗牛、蚯蚓、飞虫等,都是鸟类十分喜欢的,有时候我还喂一些吃剩的米粒,所以飞来觅食的鸟儿比较多。

  清晨,当我从梦中醒来的时候,最先入耳的就是鸟儿鸣叫声,似乎在催我起床呢。我打开二门,来到天井里,深深地呼吸晨曦里清新的空气。有时候,我索性打开大门,出外看看东面的天色如何。当看到东方透着斑斓色彩时,我就会拿起照相机毫不犹豫地骑上自行车直奔鹅湖,去拍摄日出的美好景象,这无疑要归功于鸟儿的“叫早”。久而久之,我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只要有美美的晨曦,基本就会赶去鹅湖拍摄,顺带早锻炼一会儿。

  然而,也会有烦恼因鸟儿发生。比如今年初春时节,放在二楼平台上的一棵好好的文竹,被鸟儿啄得不像样子。起初看到掉落的叶子,我还以为是风吹的,赶紧把它搬到楼下,结果叶子还是掉,又赶紧放回屋里,但晒不到春天的太阳,叶儿陆续发黄。我就把它搬到天井里去,谁知不到半天工夫,叶子就被鸟儿啄光了,大概春天里嫩嫩的文竹叶很美味吧。这样的事常常会发生。

  其实鸟类是十分有灵性的,特别是白头翁,它喜欢把巢筑在树上,也会筑在阳台或盆栽花草中,我家天竺上的鸟巢多半是白头翁的窝,我常常发现一只飞进天井里,另一只会在阳台上站岗放哨。每年三月到五月是白头翁的繁殖期,那个鸟窝估计就是它们的爱巢。我修剪枝条时不小心惊动了它们,于是它们全部搬迁,连一根“建筑材料”都没剩,多么聪明机灵的小家伙啊,但它们还是会天天飞来我家天井觅食,基本不惧人,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