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保健周刊

明慈医院引入加速康复外科模式 食管癌患者术后8天出院

  “我现在每天基本和正常人一样,什么都可以吃……”5月30日,出院不到一周的食管癌患者孙老伯对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的回访人员诉说近况。

  据悉,孙老伯今年64岁,2个多月前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来到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治疗。消化病诊疗中心医护团队遵循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模式,经过术前评估和多学科讨论,为患者制定了先转化治疗后手术的模式。经过2个疗程的转化治疗,复查肿瘤退缩明显,达到手术标准。5月9日再次住院,在明慈医院副院长、消化病诊疗中心首席专家张洪伟的带领下,制订了微创外科和加速康复外科结合的治疗方案。经过系统精准的术前准备,专家团队于5月17日在多学科协作下为孙老伯成功实施全麻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

  “加速康复外科是指一系列重要的围术期治疗方法的整合,其核心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有效方法减少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极大减少疼痛,加速康复并缩短住院时间。”张洪伟介绍,明慈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多科室协作,实现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系统性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治疗模式。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明显减轻,痛苦明显减少,各器官功能快速恢复,患者的舒适度明显增加,获益明显。

  孙老伯于手术当天麻醉醒后6小时,在护士的协助下下床活动。术后第一天开始,他每天下床活动累计2小时以上,术后第三天在医师的指导下开始进食。孙老伯恢复顺利,5月25日,经过全面评估,孙老伯达到出院指征,顺利出院。

  该院消化病中心消化外科主任陆春雷介绍,食管癌手术涉及人体的颈、胸和腹部,传统的三切口手术创伤很大,尤其是胸部的20—30厘米的切口不仅损伤大,术后也疼痛剧烈。传统方式需要留置胃管、尿管等,明显增加了患者的不适,也导致患者疼痛难忍、行动不便;同时,患者术后要常规禁食并进行5—7天的胃肠减压,这些管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往往需要两周以上。此次孙老伯采取胸腹腔镜联合施术,创口小,出血量少。而且借助胸腹腔镜可放大、多角度探查的优势,患者体内肿瘤的情况评估更准确,肿瘤根治也更加彻底。同时医院系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20多项改进措施,患者只需术前6小时禁食,术前2小时禁饮,明显减轻了患者饥饿感;切实做好预镇痛、多模式镇痛等综合镇痛措施,患者术后疼痛轻微,因此能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尽快恢复进口饮食等。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保证了患者能尽快恢复,并早日出院。

  张洪伟表示,该院消化病中心以疾病综合疗效为重中之重,内外融合、多学科协作,实施个体化、规范化、精准化的诊疗。外科更是注重微创理念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结合,优化围手术期的流程,形成鲜明的明慈特色,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显著改善诊疗舒适度。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