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初上长白山

  □项友炜

  每年的7月,是去长白山观光的最佳时节。

  38年前的7月30日,我首次登上了这座向往已久的圣山。

  那天清晨6点,吃完早餐,我们乘坐大客车从延吉市出发,大约3个多小时后到达长白山脚下,换乘几十辆越野吉普车,浩浩荡荡向山上进发。

  长白山,海拔2700多米,山高坡陡弯道多,车子盘旋而上,摇晃得厉害。与我同车的张会村是地道的关东人,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他边唱边给我们讲述东北抗联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以及自己参加解放军,先东北再南下的战斗经历……一路夏风一路歌,不知不觉间我们到达了山顶停车场。之后,爬坡前行几十米,抵达天池。

  “哇!这就是圣湖!”眼前豁然开朗,我对照导游地图,远眺这片中朝两国的界湖。它是由多次火山爆发形成的、群峰环抱的高山湖泊。面积有9.82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半西湖),平均水深204米。它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长相厮,到天池;长相守,到白头。”因而,很多年轻人会选择来这里蜜月旅行。

  我站在天池旁,头顶蓝天白云,举目远望延绵不绝的群山,一个个高耸的山顶上白雪皑皑,山上的植被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淡绿,给人一种雄浑巍峨、冷峻高洁的美感,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

  天池北侧有一缺口,天池水从缺口处奔流而出,一公里外地势突然陡斜,河水奔腾咆哮着,在距天池约1250米的地方一跃而下,形成宏伟壮观的长白飞瀑。我来到飞瀑之下,驻足仰望,那景象仿佛“银河落下千堆雪,瀑布飞流万缕烟”,我心中惊叹:“银流似从天而泻,落地如雷声贯耳!”长白飞瀑落差68米,巨大的水柱冲击而下,溅起浪花无数,恍如飞雪漫天。急流跌水,千百年之后,崖下形成深约20米的水潭。不远处还有一个温泉群,无数条热流从地底涌出,冒着水泡和蒸气,发出水滚似的“卟卟卟”的响声,引来游人无数。导游告知,各泉水温不等,一般在60℃以上,属高热温泉。我亲眼目睹几位游客将几枚生鸡蛋放入温泉中,几分钟后鸡蛋就熟了。

  我在中学地理课上就知晓:长白山,是朝鲜族的圣山,也是满族的发源地,天池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之源。上长白山之前,我脑海里浮现出广袤雄丽的原始森林。令人遗憾的是,在上山、下山过程中,我没有看到成片的东北松树林,只见稀稀拉拉的少量松树,见到最多的是直径十多厘米的白桦树。司机告诉我,二三十年间,树木砍多种少,致使长白山森林严重“透支”。所以,伐木工人已开始转型,以种树、护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以逐步恢复长白山原有的生态环境。

  听说长白山的“美人松”很美,我便想与同伴在下山途中去一睹“芳容”。经司机指点,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两棵“美人松”。抬头细看之余,又怀抱树干,估计树高20至30米,直径25至40厘米。树冠呈椭圆形或雨伞形,树皮棕褐色。它是长白山区特有的珍稀树种,学名长白松,属常绿乔木,因其风姿绰约宛如美人而得名,是长白山之宝。

  我们下山后的第三天,吉林省气象台播报:天池上空雪花飘飘啦!我不禁大呼“天助我也”!随后我得知,1983年夏,邓小平登上长白山极顶,题写了“长白山”“天池”横幅,并赞叹:“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我们同游者之间流传的话则是:“到了东北,不到天池非好汉。”

  那年,我初识长白山“真面目”,初次领略东北的迷人风光。如今,我虽已是老人,但身体还好,再说长白山已有登山索道,从江苏去那里的交通也很便利。今生若有机会,好想再登长白山,看看那里的生态环境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