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探索

优化人才评价体系 激发青年创新活力

  □ 杨佳乐

  整合简化评价类目,营造宽松评价文化。青年人才的创新窗口期极其有限,从历史经验看,越是突破常规范式的重大原始创新,创新之窗打开之前的静默时间普遍越长,并且创新通常是持续求索的产物,1次创新成功之前很可能经历了99次失败。因此应尽量精简评价项目、简化评价流程、探索长周期评价,提高对创新失败的包容度,鼓励青年人才心无旁骛地从容探索、潜心攻关,保护创新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为其安身、安心、安业创造条件。

  适度使用锦标赛制,竞争性与稳定性保持平衡。高度竞争的职业锦标赛制能够在短期内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潜力,敦促其不断“闯关”。但为确保青年能够保持持久的创新活力,青年人才评价机制的设计应在竞争性与稳定性之间取得适度平衡。职业锦标赛制的引入既要发挥“选优”功能,让绩优者能够脱颖而出、人尽其才;又要具备“兜底”功能,为失意者提供必要保障,平稳过渡。

  坚持普遍主义原则,破除体制机制藩篱。要坚决落实以能力、实绩、贡献等为表征的普遍主义原则评价人才,打破不合理的制度束缚,以更为灵活的选拔、晋升、奖励和考核机制,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人才涌现出来,支持有真才实学和突出贡献的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让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得以充分迸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原载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