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辆辆地铁列车穿城而行,理想生活,精彩绽放。在TOD引导下,每个站点都能成就一座微型立体城市。穿越一个个未知或熟悉的站点,牵引着每一个充满向往的未来,抵达城市理想之境。
美国新城市主义规划师彼得·卡尔索普可谓“TOD之父”,他于1992年首次提出这一理论。TOD,即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英文缩写,意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T——Transit,大容量公共交通。交通载体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铁、轻轨或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为主。
O——Oriented,引导。通过“大容量公共交通”的有序发展来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开发。
D——Development,开发。准则是紧凑的城市形态、混合的土地利用与高质量的步行环境,最终目的是引导城市空间合理有序的扩张,缓解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间的矛盾。
在彼得·卡尔索普看来,TOD模式是借助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将大量的人群聚居到一个站点的周围,从而减少对私家汽车的依赖,引导城市和郊区沿大型公共交通的路线进行集约式发展。所以,TOD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长在”城市公共交通上的具有生命力的微型城市。
2014年,伴随地铁1号线、2号线先后开通,无锡正式进入地铁时代。不过,无锡地铁对于TOD模式的探索,从2009年启动建设地铁就已开始,1.0版的代表作之一是1号线、2号线交汇的三阳广场站地下空间——城市之心,这里是亚洲最大单体地铁站,拥有27个出入口,其中14个直出地面,13个联通周边商业大楼的地下空间,构建全象限、完全贯通的“地下商业城”。
三阳广场站的成功,增强了无锡打造TOD项目的经验和信心,也推动了TOD模式在无锡持续扎根。2017年,无锡地铁和绿地香港联手合作,带来了无锡首个场段上盖TOD项目——绿地天空树。项目与地铁1号线雪浪站无缝对接,打造一站式复合生活社群,这也是江苏省首个建成交付的TOD住宅项目。
客观上讲,无锡地铁第一轮TOD发展带有自发性与场地适应性的特征,提前策划、布局的内容不多。在第二轮规划建设过程中,在线路设计初期,物业开发规划提前介入,以整条地铁线为单位,对沿线场段、站点物业开发的条件进行全面梳理,并与所在行政区一级开发联动,进而结合地铁用地进行土地控制,深化TOD规划建设。
无锡TOD2.0版的代表作是地铁3号线东风站公元汇项目、地铁4号线具区路车辆段愉樾天成项目和地铁5号线锡钢浜区间运河汇项目。其中,定位为社区型TOD的公元汇,一栋商业楼、一栋住宅楼,与地铁3号线东风站无缝连接,施工时地下连续墙都是共建的,其上盖物业创造出具有TOD特色的开放式共享空间,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地铁与精致化社区相结合的复合型邻里社区生活样板。地处中瑞低碳生态城的愉樾天成是地铁车辆段一体化TOD项目,邀请AECOM公司与清华大学团队,将生态城、绿建三星、WELL三大指标体系相融合,合力打造国内首个车辆段上盖WELL认证的TOD项目。作为城市更新典型项目的运河汇,将探索规网协同TOD样板,打造成古运河滨河活力社区。
随着片区一体化开发的深入,以及“双碳”理念的普及,无锡的TOD模式加快更新迭代。如今,以地铁4号线天河停车场零碳公园+公园上城、地铁2号线东延宛山湖国际生态社区为代表的在建项目,开启了无锡TOD3.0版时代。其中,作为梁溪科技城首个开建的重大项目,零碳公园+公园上城将实现天河停车场盖上盖下一体化开发,TOD+公园的模式别开生面,令人畅想。宛山湖国际生态社区项目邻近规划中的地铁2号线东延线,将打造宛山湖生态科技城的首个国际生态社区样板,助力推动宛山湖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无锡对于TOD模式前瞻性的探索还未止步,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更美好人居的角度打造TOD项目,考验的是城市建设和开发者的智慧和能力。据悉,无锡地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已梳理新线可开发土地规模450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启地铁TOD开发4.0版本的规划设计,以《关于推进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为指引,更加重视轨道交通在新的城市发展框架构建中的作用,通过TOD模式赋能医疗、教育、文化、康养等民生功能建设、场景开发,践行“双碳”战略,建设“绿色TOD”,探索多业态的产城融合,推动站城一体化更高水平发展,更多更精彩的TOD产品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