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期待社区食堂 飘出家的味道

  □ 胡红艳

  据《无锡日报》报道,惠山街道的汉悦养老助餐中心被当地老人誉为“幸福餐厅”。下阶段,该中心还将继续为老人打造个性化的“小食堂”,不断丰富菜品和文化活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几年,无锡城市经济稳健发展,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在无锡扎根,很多都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这些年轻人远离父母,在无锡租房独自生活,由于很多单位都不提供晚饭,年轻人白天忙于工作,下班后也无暇给自己做饭,遇上工作繁忙加个班,很多年轻人的晚饭都是胡乱吃两口。其实,这些年轻人也不是不想做饭,主要是因为一个人的饭菜很难做。菜品多了,吃不掉;菜品少了,没意思。于是,很多年轻人索性就选择了“将就”“应付”。

  不仅老年人有在“幸福餐厅”享用美食的需求,年轻人其实也需要这样的“用餐打卡地”。可以这么说,社区食堂是年轻人下班后用餐的好去处。若真能在有此类需求的社区建设能做出家里味道的食堂,肯定能给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带来别样的温暖。如何打造这类“家庭式厨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精心规划“家庭式厨房”。项目启动前,可以在小区业主群内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第一手数据,了解社区内有此需求的居民数量、饮食习惯等。饭菜味道走家常路线,价格上可以亲民一些,这样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不少三口之家,大人工作繁忙,孩子又小,可以在提供亲子菜品上下功夫,烹饪一些适合孩子吃的菜品。建议有条件的社区能够开展此项惠民工程,精心规划“家庭式厨房”,办好家门口的好厨房。

  暖心提供“第二职业”。“家庭式厨房”的员工可以在社区内招聘,让符合饮食行业健康条件并有意向参与此项工作的居民持证上岗。这样既让社区居民有了“第二职业”,也让年轻人能够吃上熟悉的叔叔阿姨们为他们提供的“幸福大餐”。考虑到运营成本问题,还可以在社区里招募志愿者,大家轮流去帮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构建和谐社区、友好社区,同时也能增进邻里感情,真正让社区变成一个有爱的大家园。

  用心构筑“温馨家园”。社区厨房有别于大饭店、快餐店,主打“家的味道”。因此餐具材质、样式的选择,越契合家庭使用习惯越好。餐厅的环境布置也很重要,桌椅的摆放、墙上的装饰画、文案用语等要走“暖心路线”。以宣传标语为例,可以用上“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妈妈的味道我知道”等用语。以区域划分为例,可以辟出一块亲子用餐区,餐具、餐桌椅的选择符合儿童身心特点,为居民营造出在家里用餐的氛围。

  匠心营造“文化场域”。“家庭式厨房”不仅是社区居民的用餐点,还可以加上“文化元素”,追求“1+1>2”的效果。比如,在餐厅播放轻音乐,音乐内容随着季节、节日的变化及时调整。在餐厅里放上绿植、茶几、图书、软椅等,供大家晚餐后读读书、赏赏乐、写写文。比如在位于新安街道的耘林生命公寓大食堂里,经营方摆放了沙发、设置了阅读角,书架上摆放了不同学科种类的图书,方便居民们休闲阅读。“文化场域”的营造,可以让前来就餐的人放松身心,感受到慢生活的美好。

  期待社区食堂能飘出家的味道,若能成真,定是一桩美事。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吴区泰山路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