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宜兴秋洽会签约近200个项目、总投资近千亿元

陶都迈向国际化 打开发展新空间

  □本报记者 胡志杰、蒋梦蝶

  11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暨2022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拉开大幕。开幕式上,宜兴用三把提梁紫砂壶为题做了城市推介,其中一把为韩美林大师设计的吞吐大荒壶,寓意宜兴迈向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征程中的守正创新、开拓奋进。

  此次秋洽会期间,将有近20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近千亿元,其中49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总投资564亿元。

  千年窑火,燃起国际化发展活力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一把紫砂壶确立了宜兴这座城市在国内外的独特地位。在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背景下,陶文化更是宜兴叩开国际化“大门”的一张王牌。

  在丁蜀镇西望村、西望紫砂合作社,这里家家捶泥,户户做坯,成为独特的紫砂陶制作专业村,受到国际陶艺学会的高度关注,西望村获评“国际壶艺村”。建设世界级的陶文化之都,着力推进文化国际化,宜兴有传承更有创新。本届陶文化节所包含的中国四大名陶宜兴展、吴小楣奥运题材紫砂雕塑艺术展等九大活动所展现的正是国际化背景下创新传承的生动故事。开幕式上,宜兴中国传统陶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基地正式揭牌。

  眼下,宜兴正以全球思维、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塑造城市,从而更好地承载产业、人才、科创。作为引领宜兴未来发展的“牵引工程”,培源科学城、陶都科技新城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培源科学城着力打造世界看宜兴的重要窗口,将于近期启动核心区建设;陶都科技新城“一横三纵”主干路工程基本完成,陶都科创中心正式开园,科产城人进一步融合。

  拥抱世界,打造开放包容“中心城”

  丁蜀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宜长高速、常宜高速等一批干线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宜马快速通道加速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S2线也将于年内开工……眼下,“水陆空”立体化交通格局,为宜兴打开发展格局、拥抱世界增强了底气。

  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建强经济循环“大枢纽”,宜兴市多式联运与多港联动发展正式启动。未来,宜兴港作为国家二类水路开放口岸,将与上海港、南京港、嘉兴港、合肥港等长三角各大港口联动,依托长三角这个最发达、最具有活力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宜兴及周边地区的支柱产业提供完善的交通服务。

  立足长三角、连接粤港澳、拓展京津冀、瞄准国际化,随着一批科创飞地、科创中心、海外人才驿站等在各大城市成立,宜兴已将双招双引的触角伸至了最前沿。不仅如此,宜兴还大力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率先将环保产业作为突破口,发力打造“环保之都”。围绕产业国际化,本次秋洽会邀请到了44家外国驻华使领馆、商协会和跨国公司代表来宜。

  与世界经济共舞,迎来的是“高精尖”国际合作频现。中环领先、环晟光伏、道尼尔海翼、霍伯麦生物等一批外资项目相继落地。据了解,1月至10月,宜兴累计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3个,其中100亿元以上2个,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蹄疾步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本届秋洽会期间,宜兴将举行20多场经贸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不仅项目开竣工、高峰论坛、投资推介等常规动作“含金量”更高,而且活动的发力点更为精准,紧紧围绕宜兴产业体系建设、重大平台载体建设、产业国际化等开展。

  今年以来,宜兴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3.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32.8%。开幕式上,49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564亿元。

  宜兴新能源产业的加速度见证了宜兴潜力。TCL中环新能源从1GW、到3GW、5GW,再到现在的11GW光伏组件,连续投资超400亿元。此次秋洽会上,双碳氢能产业园落户宜兴,充分利用宜兴已有的氢能产业优势,建设氢燃料汽车、氢燃料船舶示范应用城市,将打造长三角氢走廊供氢起点和全省综合智慧能源基地。

  科创企业“竹海”破土起势。今年,宜兴建成科创载体16家、总面积185万平方米,在建科创载体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125家,数量列无锡第一、全省县级市第二。此次集中签约的江南大学宜兴长三角绿色经济联合研发中心、中地大(宜兴)功能材料与环境研究院等8个科技创新项目,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成为产业发展的“涡轮增压”,激发产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