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秸秆“绿色财富”效应进一步放大

被加工成燃料、饲料、肥料,综合利用率达97%

  本报讯 眼下秋收已进入尾声。为不影响生态环境,稻麦秸秆不能焚烧,综合利用是出路。昨日市农业农村局信息显示,今年除了水稻收割时粉碎直接还田,更多稻秸秆经收储后被加工成生物质燃料、饲料或肥料,预计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可达97%,较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绿色财富”效应进一步放大。

  近日,在宜兴丁蜀镇的江苏神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辆辆装满稻秸秆的运输车频繁进入厂区。这些秸秆与太湖蓝藻泥经无害化高温发酵后制成肥料,将用于育苗、绿化等。“这样的生态肥料去年销了8000吨,今年预计可达1万吨。”公司技术总监寻立之说。

  宜兴农业农村局人士介绍,当前秸秆还田是秸秆处理最普遍的方式,但实践发现,只有农机和农业技术深度结合,秸秆还田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否则会产生土壤病虫害增多等问题。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秸秆离田利用,即通过打包机将秸秆打包后运至收储点、再按需加工成肥料等产品的方式,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有益补充。宜兴两年来投入2000多万元,对丁蜀镇、周铁镇的秸秆收储社会化服务站进行优化提升,目前已有打捆机、包膜机等秸秆收集机具38台套。

  在上级引导资金推动下,农业专业合作社也积极加入秸秆离田利用行列。宜兴屺亭街道圣亭农业专业合作社内,2600多亩稻田里的秸秆已被收至大棚,正在分批加入菌种发酵,之后再加入黄豆、玉米等制成山羊爱吃的生物饲料。“合作社于2020年建了这个收储加工点,今年又增加了6台拖拉机、抓草机等农机,”后亭村副书记殷申华说。目前这里一年能“吃”掉500多吨秸秆,制成的饲料受市场欢迎,年销售超200万元。

  “秸秆利用方式创新,也给用能企业‘补充了能量’。”惠山区玉祁街道星河公司负责人任金明说。这两年,因沿太湖区域对小散企业加强整治,企业不能用煤供能。公司将2500多亩稻秸秆收储后加入木屑等物质,制成的生物质燃料燃值不低,且燃烧起来没有粉尘和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颇受用能企业欢迎。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在全市全面实施。市农业农村局人士介绍,今后将通过项目引导更多农业基地开展秸秆合理还田和多元化利用,加快推进农业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