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闲愁》的唤起

  《闲愁》  林子哥 著  作家出版社

  □周锡生

  乡愁,总是一种深深的眷恋,一种缱绻延绵的情怀。

  无锡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经济发达,山明水秀,不仅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也是名人辈出、人文荟萃、思想激扬之城。

  江南各地,都有自己的历史底蕴,南京六朝古都,苏州园林经典,扬州烟花三月……无锡则以吴文化发源地而自豪。虽然,历史的尘烟早已慢慢淡去,但在历史长河里流淌的文化底蕴,如今依然可以触摸感知。

  近日,友人送我林子哥创作的长篇小说《闲愁》,仔细品读,蛮有味道。该书描绘的是江南盛地无锡的现代生活场景,看似“纷纷扰扰的生活,细细碎碎的琐事”,却是一幅意境宽广深厚的世态人情风物画,刻画的是一种主动融入社会、自强不息、乐施社会的精神。书中描述的虽是无锡的几代人,展现的却是古运河畔千姿百态的人文传承生活与个性。在“繁华的市井、世俗的老城厢”里,生活的场景早已迥异于古代,但人间的悲欢离合故事情节,却有着似曾听说的相似。读到梁溪的景物处,便有凭栏眺望之感,其古雅恬静,不输秦淮烟雨流芳,不逊姑苏小桥流水,胜似广陵春风十里。

  文化是通过载体传播的,而传播离不开文化人。无锡历来不乏文化大家,仅钱锺书凭借《管锥编》《围城》,就奠定中国文坛泰斗地位。细细数来,无锡文化名流皆是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长廊里,或书、或诗、或画,成就了无锡文化名城的声誉与辉煌。与之相比,反映家乡现实风物人情的文学艺术,似有些不足,抑或需要加力发扬,也因此,无锡有着现代文化表达的广阔空间与创作天地。

  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是记忆城市、寄情乡愁的独特媒介。从这一点看,许多著名作家树立了标杆。且不谈,莫言留住了高密东北乡,路遥留住了陕北农村,贾平凹留住了秦岭山水,陈忠实留住了白鹿塬,就江苏作家而言,毕飞宇传播了里下河风情,叶兆言传播了夜泊秦淮,范小青传播了苏州表情,他们用文字寄托情感、留住乡愁,又以故事讲述家乡,展现人文,展示美好,实为难能可贵。

  无锡被冠以工商名城,但其中包孕了她的江南文化特色与无锡人刚柔兼济、义利并举的秉性情怀。人杰地灵的无锡历史和璀璨文化,是无锡人血脉里最强的文化自信因子。文化符号需要保护,需要传承;文化元素需要记录,需要提炼。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挖掘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用文学讲好无锡故事,展现无锡和无锡人新时代的风采,尤为必要。

  无锡是一座值得慢慢品味的城市。梁溪是无锡旧时的别称,这片有着3000年文化历史的老城区,集吴文化、江南水文化、工商文化于一体。老城区里街道纵横,古建连连,故事无数。虽然这里早已发展成为无锡的现代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夜晚五光十色,街头车水马龙,但穿行其中,依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梁溪古风古韵。

  僻静里的深闺,有物便有人,有人便有情,形神兼备处,便让人流连忘返。《闲愁》里藏着故事,犹如斑斑驳驳的石阶苔痕,让人琢磨回味;故事里有着情感,好似戏台上的生旦净末,人情冷暖尽收眼底。读过作品,如从巷陌之中踅去,足音存留在静空里,家乡的世故人情,是那么的有趣而让人沉思。

  《闲愁》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并非专业作家,但有着深厚而又丰富的生活磨练。作者以小切口展现大视野、小人物展示大情怀,挑战自我,勇气可嘉,功力不浅。作家出版社在2022年出版此书,显然有其考量标准。作者长期从事基层民生事业,对小人物命运有着切肤之感,对社会生活有着洞悉思考,没有炽热饱满的笔力,没有对这块热土的深情,洋洋洒洒50万言是难以写就的。

  作者坦言,社区是个值得挖掘的文化富矿。扎根俗世民间沃土,总会啄取泥沙呢喃成春,细微不招人注意处,往往很令人神往。这样的社区,承载着古运河、老城厢文脉,陋巷阡陌浸淫着有生命的故事,普通人的精神世界活灵活现,既值得抒发,也值得思考。

  作品以人寄情,以情咏物,睹物思人,突出夏柳理想奋斗和田致远生存挣扎主线,透过两家人的前世宿怨,揭示社会转型阶段,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利益纠葛、旧怨新欢等人生百态,思考人和人、人和社会和解相处的问题。刻画的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意趣生动,反映的现象真实客观。以个人命运观照群体命运,以社区风物透视社会治理重任,抽丝剥茧,颇有深意。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注重讲好身边的故事。新时代的中国,我们身边有着很多故事,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体悟,善于提炼,就能讲出很多精彩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讲,《闲愁》称得上是讲好新时代无锡故事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尝试。

  在物质生活丰沛的今天,人们需要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无锡作为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的城市,不仅要展示精彩的经济成绩单,展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风貌新气派,还要展现无锡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守信务实、踔厉奋发、共享美好的人文精神与情怀。期待有更多新人新作,登上无锡新时代文学艺术创作的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