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安宇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记者从新吴区“两会”上获悉,2023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将围绕“奋力争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争当现代化国际化建设先行示范区”目标,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吴新实践、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中开好局起好步,充分展现“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推进产业强区主导战略,勇立高质量发展潮头
抓产业项目就是抓发展,高新区切实突出项目为王。今年将围绕“6+2+X”现代特色产业体系,紧盯“大而强”的头部企业、“小而美”的精品项目,全年新招引超亿元产业项目100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18个。加快软件园五六期、中电海康二期、朗新科技产业园二期、海尔物联生态网示范基地等园区建设步伐。打造8个千亿元规模的地标性产业集聚区,形成决战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着力做强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端软件和数字创意,提速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车联网等“新基建”,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提升“中国物联网第一区”首位度。加速突破集成电路设计与半导体装备两个领域,实现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均衡发展,产业产值突破1350亿元。重点发展创新药物及制剂、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智慧医疗及健康服务,建成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激发发展活力
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底色,高新区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发挥最大能量。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做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今年高新区将举全区之力推进应用性基础理论研究,下定决心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引进具备核心技术能力、比较优势明显的科技企业2000家以上。形成高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多层次的培育体系,新增市级以上“三类企业”300家、“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持续擦亮“才到高新更精彩”人才品牌,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超1000人,引育领军人才创业项目200个。聚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坚持产创一体,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彰显制度优势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今年高新区将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建设数字政府,推进政务流程的全面优化、系统再造和数字化提升,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治理“一网统管”,加快城运中心建设,实现“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智慧、一网协同共治”。全面升级开放平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接轨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加快苏锡临界地区同城化发展,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对接合作新模式。加快与欧盟创新中心合作进度,布局建设欧盟创新中心东部中心。提升外资外贸能级,统筹抓好新项目招引和原有项目增资扩股、利润再投,培育发展外资总部。
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发展强劲引擎
今年高新区将突出现代化国际化导向,打造最具魅力的科技新城。坚持以刚性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坚定落实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产城融合总体规划,深度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产城融合三年建设计划。坚持以一号工程推进太湖湾科创城发展,早日把科创城打造成全区行政、文化、科创、金融中心。坚持以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形象,结合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入践行“1+11”政策支撑体系,全域推行“城管进社区”。坚持以文化魅力涵养城市气质,加快无锡太湖湾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暨交响音乐厅、伯渎河文化中心、伯渎河体育中心、江抗红色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吴越文化数字科创谷,完成鸿山遗址本体保护二期工程,建设鸿山遗址公园,打造更多“文化地标”。
制图: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