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探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无锡现代化建设赋能

  □顾 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义,无锡作为全省整体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的三个设区市之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高标准建设现代“美丽农居”,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无锡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添砖加瓦。

  ■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产业振兴进入加速转型期,这是无锡实现乡村振兴要牢牢把握的重要战略机遇,要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构建以低碳发展为普遍形态、以优质粮食稳产保供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主导、以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为关键、以集约高效为手段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增强发展能力,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无锡山清水秀、生态宜居,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无锡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无锡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改善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特种水产、百合水芹等名优特产品,让特色产业成为无锡乡村振兴的支柱。全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贯通供应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强化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以加工流通带动业态融合与升级。着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推动农业集约高效发展。

  ■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与难点在农村,基础与潜力也在农村,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之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发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把立体循环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向,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强化现代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安居乐业。建设绿色美丽乡村,按区块规划田园乡村功能,优化完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建设文明和谐乡村,通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乡村文化活动体系建设,增强农村文明和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把农业从业者转变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农民,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优化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方法和政策,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是支撑城镇发展的基础,城镇是带动乡村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引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共同推动现代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正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这两大战略的结合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人口收入长期低于城市居民的问题,更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完善农业人口转移政策。进一步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持政策,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增强城镇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通过发展产业、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兜底等手段,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均等化,提升优质资源供给。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依法依规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能,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完善金融服务激励政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化发展。

  ■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振兴涉及面广,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促进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等“五治融合”,夯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以政治为重点,健全组织保障。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前沿阵地和战斗堡垒作用,以严密的组织体系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自治为基础,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拓宽村民自治渠道和空间。以德治为亮点,涵养文明新风。深化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弘扬孝老爱亲、重义守信等传统美德,进一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以法治为关键,建设平安乡村。提升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以智治为手段,提升治理成效。强化信息技术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加强信息数据感知获取、汇聚管理、互联互通、赋能应用,着力提高村级综合服务群众满意率。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