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锡商》“姐妹篇”《奋楫者先》出版

破解无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密码

  无锡辉煌的乡镇企业发展史,没有被遗忘。近日,无锡作家陆阳、沈云福合著的《奋楫者先:无锡县乡镇企业发展纪实1956—2000》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2015年,两人合著了《激荡岁月:锡商1895—1956》,时隔多年,他们再度合作。两本著作既是时间上的延续,更是内容上的承继,堪称“姐妹篇”。新作以时间为轴,运用大量史料与文学笔调,以30万字的篇幅叙事讲史,回顾了无锡乡镇企业的缘起、发展和改革历程,讲述了新一代锡商的创业和成长故事,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精神动力。

  无锡,中国工商名城,人均GDP在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地级市中长期居于首位。追根溯源,在于这座城市百余年来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所打下的深厚基础。无锡乡镇企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6年初,春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这是无锡县第一个高级合作社。“建立高级社后,经过商议,以陈巷村修船小组为主体,把全村47名木匠、拈船匠集中起来,在北仓河畔成立了修船工场,也就是后来的春雷造船厂。”陆阳感叹,起初谁也不会想到,这家简陋的造船厂,会被公认为“乡镇企业第一家”。怀着对乡镇企业这段历史的尊重,陆阳、沈云福长期扎根无锡农村,收集整理原始资料,采访相关人士整理口述史,数易其稿,最终成就了这部扎实的著作,探寻出无锡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血脉基因。

  从“春雷响起”,到“一包三改”,再到“苏南模式”“异军突起”……这部著作以编年体的形式,选择典型事件和人物,破解无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密码。例如,从中可以找到红豆集团是如何从两个家庭小作坊的合作起步的。江苏省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解清评价,《奋楫者先:无锡县乡镇企业发展纪实1956—2000》一书,从宏观视角把无锡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视为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第二季”。这一研究划分,极具创意。同时,该书着眼变化跌宕的时代背景,叙史述事、以事论史,以一系列农民创业历尽艰辛、坚忍不拔的真实人物和案例,描绘了贯穿半个世纪的农民创业史,讴歌并礼颂了他们渴望摆脱贫困的信念以及凝聚而成的“四千四万”精神,这部创业史的基调励志感人,其底色可亲可敬。

  无锡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既是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乡镇企业的主要发源地,是我国少有的工业化“双源地”。无锡先后建成开放了“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和“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形成了展示近现代经济发展历程的“兄弟馆”。无锡作家陆阳、沈云福编著出版的这两部著作,用纪实手笔为两轮经济接续发展作传。“乡镇企业发展大事,历史不会忘记。”江苏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原局长邹国忠直言,无锡人如此尊重历史,建馆出书、以史资鉴,难能可贵。他指出,乡镇企业的起步、发展和变迁,其实与民族工商业相仿,是又一个在大变革中获得新生的企业群体。而乡镇企业在半个世纪曲折发展中铸就的辉煌,以及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浴火重生的全过程,在这部作品中都有真实生动的记述。(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