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七中往事

  □金志标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小学毕业进入位于中山路南市桥上塘街的无锡市第七中学念初中。初入中学,一切都是新鲜的。带有流畅纹饰的学校大门由铸钢制成,高大结实,两侧还有两扇时开时闭的铜制小门。校园中轴线上有一座舞台,走近发现竟比我个头还要高。除了四个标准篮球场,学校还有一片平整宽大的田径场,中间位置南北向矗立着足球门。比起我之前就读的新生路小学,户外活动器械也丰富了很多。每天进出校门时,我就像一个初见世面的幼童,总有一种自傲兴奋的感觉,人也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不少。

  每年一次的校运会是同学们最高兴的时候。按规定区域各个班级坐定观战,当然也可以自由活动,凭各自兴趣,观看不同项目比赛,为同学鼓劲加油。有次恰逢市级运动会,我乘隙跑到体育场(现体育公园)观战。偌大的田径场上,人声鼎沸,沿河安置着各个学校的休息区,运动员们穿着印有校名的运动衫进进出出。高音喇叭里不断传出运动员点名和成绩公布的消息,以及各校带有鼓动性的宣传报道。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带队老师,都像打了鸡血针一样,个个摩拳擦掌,精神振奋。要知道,运动成绩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学校的名誉啊。“砰!”发令枪不断响起,运动员们像离了弦的箭一般,嗖嗖地跑得飞起……我越看越激动,仿佛自己也成了参赛选手——赛场旁有一块空地,听见发令枪响,我情不自禁地冲出数十米。心想,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像运动员一样风驰电掣?

  没过几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走进校门发现,右侧硕大的黑板报前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同学。我拨开人群一看,黑板报上是用魏碑体写就的喜报,内容大致为我校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了好成绩,斩获初、高中男子、女子组四个冠军。喜报下方放着一乒乓桌,堆满奖牌、奖品,包括当时中学生垂涎欲滴的白球鞋。

  运动成了同学们每天的功课。无论是课间还是清晨和放学后,各个运动场都聚集着许多同学。篮球场上,同学们或组队比赛,或随意进行着投篮、争球、防守等练习,一招一式颇为专业。单杠、双杠上,一口气能做双臂屈伸、引体向上数十个的不在少数,我班有个同学仅凭双手爬杆,可以迅捷地直抵杆顶。同学们身上鼓胀的肌肉尽显力量,涨红的脸上青春绽放。上课铃声响起,疯玩的同学们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进教室,坐定后心脏还在怦怦狂跳。即使迟到几分钟,也不会听到训斥声,老师仅投以警示的眼神,被瞪视的同学吐舌做个鬼脸以示歉意即完事。

  高二的时候,我班换班主任了。原来教英语慈母般善良的孙老师,换成了个头高高、前额微秃教数学的陆老师。长大后才明白,真正有大格局的人,言缓、性柔、德厚。这些词用来形容陆老师,恰如其分。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令许多同学爱上了数学。

  1975年寒假后的一次校运动会前夕,陆老师在教室里声情并茂地对我们讲了许多体育运动对一生带来的好处。听罢,我怦然心动,跃跃欲试。良好的运动氛围和几年不太专业的锻炼,让从未参加过校运会的我决定试一把。次日,体育班委征询参赛意向时,我所在的高二(5)班几乎人人报名。身材细长、瘦不拉几的我,鼓足勇气,选择了被称为“死亡跑”的800米比赛。

  几天后,校运动会如期举行。校园内红旗招展,人头攒动,田径场外坐满师生,平日里神情严肃的老师们也临时转行干起了裁判等工作。800米项目没有预赛,直接决赛。我第一次穿上钉鞋,兴奋又带点紧张地走向起点。预备时,我学着专业运动员的样子做了几下拉伸动作,然后环顾其他同学的起跑姿势,发现有几个弯腰前倾,双脚呈弓步,除眼珠在转动,身体其他部位都很僵硬,活像一尊雕塑,心里不禁暗暗发笑。老师见大家准备就绪,便抬高嗓门:“各就各位—预备—”随着“砰”的一声枪响,我们这组六人齐刷刷冲出了起跑线。刚开始我还是领先的,后来慢慢落伍了。我的目光不时向后扫过奋力追赶的同学,也瞥见簇拥在赛道旁观战助威的同学。当跑到我班观赛区域时,老师同学们高声呼喊着我的名字:“加油!加油!”这响彻云霄的声音仿佛是一颗能量弹,击中我,让我再次爆发,勇抛追兵、赶超标兵,率先压线,夺得小组第一名。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表示祝贺。顷刻,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不多时,高音喇叭里传出清脆响亮的声音:“高中男子组800米决赛成绩报告……”我屏住呼吸静静地听着,第一名、第二名都不是我的名字。心想,这下完了,名落孙山了。报到第五名时,竟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成绩2分37秒2。顿时,我激动得双手抱头差点哭出来!第一次参加校运会并取得名次,不管比赛成绩如何,它都将被永远记录在无锡市第七中学的径赛运动史上。这一近50年前的比赛经历,现在每每想起,仍能让我激情飞扬、心潮澎湃。

  时至今日,市七中早就更名为无锡市江南中学,旧址也成了经营场所和停车场,好在两栋二层黑瓦斜坡屋顶的教育楼还在,为我们留存了一丝念想。有时路过,我会用深情的目光注视它一会儿,从校门口一直看向田径场西侧的围墙和一排刚健沉稳、挺拔笔直的杉树。有时还会步入校园,在田径场上走一走,教育楼西侧“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红色标语依然清晰可见,凝视着我们曾经的课堂和干净笔直的连廊,仿佛依稀还能听到老师的谆谆教诲……

  七中的体育教育,强壮了我们的体魄,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刚毅、执着、坚韧、奋斗和不畏艰难的品德,受用终身。